第(2/3)页 这便是曹军敢于赌一次的原因。 “丞相啊,为了北伐成功,为了蜀汉好,还请你坐镇后方,放弃亲自领军吧!” 这便是册子中曹军的所求。 至于会指派哪一位上将领军北伐? 如今蜀汉人才凋零,能满足文韬武略条件的军中将领,也只有曹军和姜维二人矣。 若是按资历论,则以赵云和魏延为首。 姜维是新降之降,就算诸葛亮一力看好,也要考虑朝廷上下和军中的阻力; 赵云老将军如今已六十有八,虽有廉颇之勇,第二次北伐能否上阵都是未知数。 何况以曹军的认识,赵云在第二次北伐前便去世了,也无领军的可能。 (正史中赵云享年76岁,我以三国演义中的时间线为主) 那么剩下的只有曹军和魏延了。 若论资历,曹军断断不如魏延; 若论才智,则是魏延远远不如曹军。 就看最后如何选择了。 曹军离去后,马谡独自在房间坐了许久,最后还是文人的风骨占了上风。 曹军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这个人情不得不还。 他整理了一番仪容,双手捧着册子,独自来到诸葛亮书房。 “是幼常啊!来来来,我新得一册,似前朝大家手笔,你来帮我一观。” 诸葛亮待他依旧如昔。 只是从北伐归来后,许是大战失利的影响,也可能是天命使然,如今的诸葛亮,两鬓斑白如霜,似又老了几岁。 这让马谡愈发不忍了。 “或许,让丞相早日从前线退下来,也是一件幸事吧!” 马谡心有戚戚,一时间竟对曹军那册子少了一些抵触心理。 “先生,我也有一册,请你一观。” “哦,快快呈上来。”诸葛亮见马谡说得慎重,也来了兴趣。 从马谡手中接过册子后,摊开在案台上,快速的浏览起来。 只是才看了几行,眉头便皱了起来。 “幼常啊!这册子是你所写?” 马谡行了一礼道:“正是学生所写,不忍先生太过劳累,全是学生一片肺腑之言。” 诸葛亮不置可否的摇了摇羽扇,又继续往下看。 曹军册子中的内容,简单概括,只有3条内容。 其一,便是点名了北伐的原因。 自古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乃汉室正统,讨伐篡汉之贼,匡扶汉室乃分内之事,所以北伐还要继续; 这一点诸葛亮深以为然。 其二,则是点名了诸葛亮对如今蜀汉的重要性。 可以说,诸葛亮在,蜀汉在,诸葛亮亡,蜀汉亡。 正是如此,才不能事必亲躬。 而是要修生养性,好好活着。 如今诸葛亮才40多岁,若是保养得当,还能活个二十来岁没问题。 可保蜀汉二十年无忧。 退居二线后,可顺便考验提拔年轻将领,也让蜀汉后继有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