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好莱坞往事》


    第(2/3)页

    “但你比他们两个,要稍显死板。”

    “因为他们两个在第一次拍的时候,可是直接无视了我剧本上的运镜方式。”

    “剧本和分镜头脚本这种东西,其实就是导演在拍摄之时的一项草稿,一个大纲罢了。”

    “你不要在意这上面所写的标注,什么镜头型号,打光方式,运镜手法,切入点等等等等,你只要知道这场戏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拍就行了。”

    “就像这个收尾的长镜头,你非要跟着剧本标注拍特写吗?完全没有必要。”

    “标注特写是让你在最后收尾的那几秒,重点突出杰克身上的无奈、无助和失落,你完全可以让摄影以全景的方式开场,然后推摄嘛,这样既能交代胜者的喜悦,也能体现败者的失落,同时也不会让整个长镜头沦为单调而又无聊的特写……”

    好嘛……

    如果说罗兰方才的体验是照本宣科,那斯皮尔伯格的方法,就是经验之谈了。

    而这,其实就是差距嘛。

    罗兰在撰写剧本时,就想着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一步到位,但对于导演而言,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才是最为重要的,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家伙其实也没多少,不少自语牛哔的家伙拍出来的东西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反而那些按照剧本标注,老老实实拍戏的导演,成绩不错。

    不过,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毕竟,每个行业里都有大咖。

    在这个所谓标准就是没有标准的行当里,哪个家伙能吸引人,哪个家伙能挣大钱,那他的标准,就是行业标准,但这个标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用。

    罗兰现在还在走呢,就像和这些大佬一样跑?

    那不是在做梦吗?

    所以,在记下拍摄时可以发散性思维这一点后,罗兰便没再这个地方多做纠结;经验这种东西只能用时间来弥补,而他现在想知道的是,自己引导查尔斯表演的方式,有没有出错。

    “表演?表演没问题。”对于罗兰的这个问题,斯皮尔伯格倒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如果不是罗伯特那家伙死都不肯开口,我甚至都想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教你的。”

    “我之前和他说的,如何引导亨利-托马斯的方法他都告诉你了吧?”

    “然后在加上克里斯和詹姆斯的糅合,除了失去的童真外,其它情感都没问题。”

    斯皮尔伯格这么说,罗兰就放心了。

    之前在拍《小鬼当家》时,由于时间循环的缘故,他直接就在试镜之时将所有镜头演了一遍,如此情况之下,后期拍摄自然不可能出现问题,而在《终结者2》的剧组里,因为约翰-康纳这个角色就是凭斯皮尔伯格拿下来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演的好与不好,詹姆斯-卡梅隆都只会用‘怒喷’来回应——

    谁让你头上那位不肯把《侏罗纪公园》让给我啊!

    这我就很绝望了啊!

    当然了,罗兰也明白,斯皮尔伯格所说的没问题,指的当然是童星身份下的没问题。

    罗兰的表演,又或者说他的引导思路,进入状态的手法,完全能够驾驭童星身份下的绝大多数本子,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那这就不归斯皮尔伯格管了。

    毕竟,有一个事实,倒是非常的残酷。

    虽然斯皮尔伯格非常的牛哔,但他不是专业演员,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画面,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向演员表述,在特定镜头下的特定状态,但能否领悟,只能靠演员自己。

    和马丁-斯科塞斯不同,他的作品,一般不能给演员带来奖项,他可以让演员达到那种大差不差的水准,七十五分往上,八十五分渺茫,在这种情况前,只要能get到他的想法,并且完美表达出来,一个提名,就已经稳了,至于在往上?

    那只能看自己了。

    不过,对于罗兰而言,这些东西,已经够他吃很久了。

    和那个非科班出身,整天只会大吼大叫的卡车司机相比,能够引导演员进入状态的斯皮尔伯格,身上能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况且,斯皮尔伯格毕竟是一个胆大包天的自己人,作为一个大学时期就敢逃课,猫进环球影片公司的各个摄影棚和制作车间,偷师学艺的家伙,他也是唯一一个可能给罗兰练手机会的人——克里斯-哥伦布好虽好,但却没那个和投资方叫板的胆子,而詹姆斯-卡梅隆?

    算了吧。

    罗兰要真敢抢对方的导筒,那卡车司机绝对就敢化身成为燕双鹰。

    让罗兰瞧见自己的脑浆!

    正因如此,即便罗兰按照斯皮尔伯格的要求,重新拍了收尾的长镜头,并且将导筒交还给对方后,他不仅没有觉得失落遗憾,反而还觉得有些爽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