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环境干预-《狩宋》
第(1/3)页
因为水泥厂选择在了羊头山那边,所以从旅顺到大连的道路硬化让皇甫德和徐锴看到很惊奇。
运物资的车辆经过了改装,主要改的是轮子,装有轴承和铁条幅的轮子。其实这种车在火车实验成功后,会很快淘汰。
路边的农田被包围在这种各样的篱笆里面,甚至还有土墙。但是最终都将会被带有尖刺的植物所替代。刺桂、枸橘最多,这些已经在土墙和木栅栏,竹篱笆外面栽种上了。只是现在数量还不多而已。
农学院那边有大面积的苗圃,里面种满了这些的幼苗。
这些农田很显然经过了规划,篱笆外面是水渠,水渠外面是道路,道路外面就是树林。之外就是草场和湿地。牧场一个准军事化的管理所,管理员更加像猎人,实际上他们和林场的管理员一样都归警察局管理。他们都穿着和军人一样的服饰,除了衣服和武装带较为简单,没有火枪以外,其它武器一应俱全。
所以整个旅顺现在属于半军管的状态。
老的村落比较零散。但是新的村落,也是经过了规划和设计了的。四合院和类似后世福建一带的土楼是最常见的布局,因为这种布局能够集中安排生活空间,并确保雨水会被集中起来利用,而不是浪费掉。
这些房屋都有厚厚的土墙或者石头墙体。建造有些仓促,但是突出防御是一言就能看出来的事情。
为了保证灌溉,一些农民正集中在一起开挖沟渠。而沟渠和道路两侧都种上的树木。这些树木有些很大,是从别的地方整体移栽过来的。
而这一条条的林带把以前开阔的牧场分割得支离破粹。
大半牧场消失,剩下的都集中在湿地附近的,哪里的河流和没有修建河堤什么的。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泛滥。淹没了不少草场和灌木丛,不过水退得也快。辽东半岛的河流都不长,水量也不大。
水稻和小米、黄豆的种植面积很大。占据了水旱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然后就是蔬菜和各种豆类。这个时代还没有玉米和红薯,高继冲特意搜寻的“奇物”中就包括各种新奇的植物。但是确实没有见到这两样高产作物的影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