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两个村子(求收藏!)-《超级农业强国》
第(1/3)页
罗口村和东桥村,相隔不过一公里,却一个在岷省,一个在江南省。
这是两省东边沿海的交界处。
两个村子鸡犬相闻,谈不上老死不相往来,但偶有摩擦,时有互助。
这天,一支车队开进罗口村,吸引了村民们的目光。
齐政下车,扭了扭腰。
通往这边的道路简直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一路的颠簸,车是没散架,人就差点散架了。
“老板,这边就是罗口村了,和那边的东桥村是方圆几十公里唯二的村子。”事先来过此地考察的谢开济向齐政介绍着。
齐政抬头望去,顺着一条弯曲的乡村土路,村落缓缓出现在视线里。
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落后乡村。
真正走进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
村中的土墙石砖,柴门木窗,路边多是半人高的荒草。破落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合着猪牛粪便的特有气息,目之所及一片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场景。
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村委会的门口,村长就站在门口,欢迎众人的到来。
村长叫张连发,50多岁,花白的头发格外显眼。古铜色的皮肤,脸上黑白明显的皱纹,胳膊上突起的青筋,裤腿上甚至挂着还没干透的泥巴,一如这个村子大多数村民的真实写照。
张连发有些木讷,谢开济互相介绍过双方后,他不甚熟练地招呼着齐政他们:“欢迎大家来我们这边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这边穷是穷,但是乡亲们都是厚道的人……”
寒暄过后,齐政等人随着村长进入村委会。
村委会也是一间只有六十平米的低矮土屋,门前的墙面不规则地掉落,铁门锈迹斑斑似乎承受不了用力的推搡,俨然一番颓废的光景,充分体现了罗口村的窘困。
“张大爷,我们是过来考察一下这边的盐碱地状况的,您能跟我们说说吗?”坐在小板凳上,谢开济主动地挑起了话题。
张连发闻言叹了一口气,娓娓道来。
村里的盐碱地是他的伤心地,早在生产队的年代,他就常为土地的盐碱化愁得睡不着觉。
当时地里还能种些水稻,虽然收成极差,但是这边地广人稀,靠着广种薄收,勉强能养活全村2000多口人。
80年代后,生产队解体,而经过多年的大水漫灌,再加上农药化肥,盐随水来,土壤的盐碱化日趋严重。
全村平均每人是能分到四五亩地,分到地后,因为盐碱水烧苗,村民们就在盐碱地上排水种起了玉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