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通商 二-《1255再铸鼎》
第(2/3)页
出了港区后,李焅被关志远带到了新河镇上的一家眼镜店中。当他在店里试戴了一副低度数眼镜后,立刻发现世界清晰了起来,不由得由衷地发出了赞叹。
透镜制造是东海商社早年就开始攻关的技术项目之一,也在很早之前就小规模扩散到了民用领域,近年随着玻璃质量、加工技术和测量体系的进步,品质也提升了不少。现在的制镜业在技术上仍然非常原始,大量依赖手工作业,无法严格保证一致性,也无法像后世那样精确地验光并按照屈光度和散光来进行匹配,只能大致从一堆度数不同的镜片中挑选两个合适的。
即便如此,对于少数饱受眼疾困扰的人来说,能够矫正视力的眼镜依然是再怎么称赞也不为过的宝物。既然是宝物,价格自然也就不会低,但这年头能有视力困扰的一般不会是穷人,他们出得起钱。因此,眼镜业能获得高利润,也就能支撑着配镜店四处开花,也支持着他们能给介绍客人入店的中介高额回扣。关志远就是和这家店有合作关系,才把李焅给诓来了。
当然,对于李焅来说,也不能算是被“诓”了。他对这种亮晶晶的架在鼻梁上的玻璃片爱不释手、相见恨晚,恨不得当场把它买回去。
于是老板也趁机大献殷勤,请他坐到了视力表前,为他量身匹配镜片。
“……上,下,下……左……唔,看不清了。”
“好嘞,那左眼就是四百度了。喏,左四百,右五百,您先戴上这个试试,先看近,再看远,可能会有点头晕,适应一会儿就好了。”
“哗,真清啊,感觉年轻了十岁哇!掌柜,就给我配这副吧!”
“承蒙惠顾,不过您也别急,先戴着走一会儿,要是有什么不对也可以修改。”
“哈哈,掌柜你可真是与人为善,比我们那边的黑店可是强多了。”
“先生谬赞了。小店小本生意,薄利经营,就靠一个‘诚’字攒些口碑好传家,自然得尽心尽力。”
李焅戴着眼镜走了一会儿,是越来越满意,当即命人取出五块银元,选了镜架,定下了这副眼镜。
五元对于这种好东西来说不算贵,但这只是定金而已。由于镜片尚需要加工,只能过几日再来取货,届时还要付二十元的尾款,这可就是足足相当于滦州平常人家一年的开销了。但李焅仍然觉得这个价格很合算,在他家乡,别说这种实用的眼镜了,就单单这两块透明的水晶玻璃片就不止这个钱。
来之前就听说东海国物产丰盈,果不其然啊!
正当关志远和店老板相对会心一笑的时候,李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老板问道:“掌柜,此镜实在神奇,但它能使远物清晰,到底是缘于何种道理呢?”
老板对这个问题并不陌生,毕竟能来他店中配镜的多数都是用眼过度的读书人,想到这个问题很正常,所以他对此也早有准备,毕竟知识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他当即带李焅走到西墙边的几副挂画旁边,指着上面的眼球图案和各种线条说道:“如此,先生请看。我们知道,人是因为有光才能视物,而光沿直线传播……这种凹透镜便能折射光线,使得……%#&……便是如此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