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回家:一个道姑-《1255再铸鼎》


    第(2/3)页

    既然如此,章恺也无意久留,与他们约定时日、付了定金,便出门了,准备再去隔壁找几个和尚看看。

    只是,刚出门一转,他就被路边一个小摊吸引住了。

    摆摊的是几个熟黎女子——琼州岛上有很多少数民族,不同部落之间风俗差异很大,但汉人无心一个个区分开来,统称“黎人”,其中居住在深山、与外界交流少的称“生黎”,而交流较多的就是熟黎了——卖的东西是几种不同的棉布。

    章恺看了这些棉布,颇为惊讶,不是别的,实在是因为它们织造得很是精巧——经纬细致、花纹美观,还使用了多种颜色,与本地其它特产粗犷的风格格格不入,精致程度甚至比东海产的棉布还要强,虽然比最好的印度棉布要差一点,但也不亚于他们沿途在南洋地带见过的精品土布了。

    “这可是你们自己织的?”章恺捧着一匹白色带青花的棉布,对眼前的熟黎女子问道,“你们是用什么机械织造的?”

    与汉人不同,黎人男人很少做事,一般是女子抛头露面,这一点倒是与真腊人有点像。这些男人倒也心大,不担心她们在外面沾花惹草——实际上也真不必担心,因为她们按传统都在脸上纹出了各种可怕的花纹,正常男子几乎不会起什么想法。

    但眼前的这几个黎女显然听不懂章恺的话,只是可怕地笑着,咿咿呀呀用土语说着什么,并不能回答他复杂的问题。

    章恺又换了几个口音问了一下,她们还是听不懂,于是干脆放弃了,转而按本地通用的手势表示出了购买的意图,准备每样买上一点,带回本土让纺织厂研究去吧。

    “这个,这个,还有这些,每样一匹,哦不对,这个白的给我两匹。好了,多少钱?”

    他这豪爽的买买买虽然让黎女们咧着嘴笑了起来,但也很快难住了她们……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大手笔的买过布,都是一尺尺的割一点,价钱扳着指头就能算出来,现在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复杂的求和问题,该如何计算?她们手脚并用算了半天,脑袋都要炸了,也没把这个帐算明白。

    章恺有些哭笑不得,他已经把适额的钱掏出来了,但是对方显然不信任他,仍然在一点点地计算着。没办法,他正打算再扔点钱下去,解决这次纠纷,对面的一个黎女却突然跑了出去,去了背后的道观,拉了一个道姑出来。

    这个道姑又瘦又小,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但至少是汉人模样,一边走着一边与那个黎女说着生疏的土语,看来是能充当通译的,被她们请来当救兵了。

    章恺松了一口气,说道:“这位道姑,麻烦你跟她们说一下,这几匹布总共七贯余三百钱,我可没算错。对了,再劳烦你一下,能帮我跟她们打听打听,这布是怎么织出来的吗?”

    道姑刚才见过章恺等人,知道他们是大财主,不敢怠慢,一边数着铜钱核算着账目,一边说道:“客人稍等……本地熟黎的织造之法确实有独到之处,我之前也和她们学过一些,感觉精妙异常,学问颇深呢。不瞒您说,其实这匹白的就是我织的……啊,算好了,您给的钱没错,承蒙惠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