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教育事业-《1255再铸鼎》
第(2/3)页
当前东海商社采用了三加二的小学学制,也就是三年初小,两年高小。初小学习基础的识字、算术和常识,高小内容要深一些,学习初级的数学、文学,并让他们接触一些工业、航海、地理、科学等等方面的初级知识。哦对了,自然的,不管初小高小,民族主义教育都是必须的。
这把五年小学分两段的想法,并不是商社特意模仿历史上的做法,而是修修补补的结果。当初他们觉得时间紧迫,等五六年才教出一个小学生时间太长了,所以把学制压缩到了三年。但是等前年第一批三年小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又觉得三年果然还是不够用,所以又加了两年高小,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两段学制。
其中,初小是进了学校就必须读完的,而高小则是考试合格后才能读。
这倒不是商社特意设置门槛,实际上他们巴不得读高小的越多越好呢。不过说起来有些意思,前年商社第一次开设高小的时候,采用的是自愿选读的政策,当时不少家长都放弃了继续读书,让孩子去就职赚钱——要知道,现在小学生可是高端人才,各部门抢着要呢!到了去年,文化部改成了考试选拔,结果有了这个门槛之后,不少家长觉得再读两年身价会更高,所以愿意送孩子上高小的反而多了。
看来,这办教育也得懂营销啊!
除了这五年小学,还有一个学前班的设置。这个学前班跟后世的幼儿园不是一个东西,而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设置。现在的小学跟义务兵一样,都是立冬入学,每年放短暂的夏、秋二假,让学生回家帮农。虽说入学是定期的,但为了尽可能扩大生源,招生都是全年进行的,这些非入学时期招来的学生,不能就这么扔着吧?所以又设置了一个学前班,让这些学生有个呆的地方,顺便熟悉一下学校的制度,预习一些基础内容。
这所第五小学去年才设立,第一批学生就读了几个月的学前班,到了去年立冬才正式开学就读一年级,开设了三个班级。而立冬过后到现在的几个月内,又新来了不少学生,所以学前班就又开起来了。
张正义点头说道:“也是,这东海市之前都设了四个小学了,愿意送孩子读书的基本都送过去了,现在不好招也是情理之中。不过无所谓,只要有别的地方的人愿意把孩子送来就行!”
张建国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基础教育的规模还是太小。我们现在十二所小学,总共才三千四百多学生。太少,太少啊!”
文化部在东海市有五所小学,金口市两所,中央市三所,即墨县一所,胶西县一所,总计十二所。从这个分布可以看出,义务教育的覆盖范围主要还是在直属地区,向外扩散得很少。自然,受教育人数也不会太多。
张正义拍着胸脯说道:“没事,张老师,我们商社以教育为本,您尽管扩招,预算要多少有多少,大会谁敢反对就砸烂谁的狗头!”
“嘘,”此时他们已经走近了教学楼,读书声已经清晰可闻,张建国连忙拦住他的大声嚷嚷,“小声点,别让你的昏话污染到孩子。”
张正义吐了吐舌头,三人蹑手蹑脚向教室走过去。
以现在的建筑技术,当然不可能将教学楼建得特别宽敞。这幢楼的结构倒有些像后世工地常用的活动板屋,每层八间教室排成一排,门外有一长道走廊,一共两层,现在只用了一楼四间教室。为了采光,教室的窗户开得既多且大,不过现在初春时节仍然有些冷,只有外层的木板窗向上支了起来,内层的纸窗大多没打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