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崇明-《1255再铸鼎》
第(2/3)页
见李涛一脸懵逼的样子,那个队正解释道:“不要紧的,崇明岛上好汉虽多,但是讲规矩的,而且张部将与他们也熟……呃,没什么,总之前方不远就是崇明镇,这附近也就那里适合落脚了。”
这些海盗能明目张胆地在长江口盘踞,自然是与官府有勾结的,但没想到连临安的宁海军都能扯上关系。
李涛皱着眉头问道:“去南边停靠不行吗?”
队正苦着脸说道:“少校,这南边嘉定县江边无人,而且河道多年没整治,淤积得厉害,您这大船肯定泊不进去,别的都是荒郊野地,总不能回头去吴淞口吧?还不如接着往前去崇明呢。”
江南岸就是后世的上海地区,此时此地虽然并未发展到后世那般极度繁华的境地,但也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当下这片区域主要有华亭、嘉定二县,一南一北,前者县城在后世的松江区附近,后者就是嘉定区。这块区域水土肥沃,稻麦皆可种,一年两熟,又盛产蚕桑,还有着优渥的区位优势,想不发达都难。其中光是华亭一县,就能给朝廷供应四五十万石的常赋(加赋往往数倍于常赋),比西边的整个平江府(苏州)都高,真是富得流油。而且文风极盛,赵宋南迁之后这里出了上百个进士,说出去吓死人。
队正说南边都是荒郊野地,自然是有些片面的,但也不无道理。华亭县虽然繁华,但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内陆,海边确实没什么人。别说现在,就是后世的上海,市区也挤在黄浦江附近,没多少人去海边吹风啊。
江南岸的主要港口都是内河港。之前有一个著名的青龙镇,位于华亭县和平江府的交界附近,海船可以通过吴淞江溯流而上,停泊入一大支流青龙江中,直接接入繁华的江南贸易网。但是近几十年青龙江逐渐淤积,大船进不来,港口也就逐渐荒废了,只在入海口附近有些小型船只停靠。
另一个崭露头角的新兴港口就是我们的上海了。“上海市”的名字此时已经有了,当然此市非彼市,正如本意,是附近乡民进行交易的一个市集,后来因为附近酿酒业发达,官府又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管理酒业的“上海务”。
最初的上海没什么起眼的,黄浦江那时还只是一条小河,称不上“江”,也没固定的名字,被按习惯称为“上海塘”或“黄埔”、“黄浦塘”。但是时也势也,随着青龙江的淤积,或许是因为河水总要找个出口,黄浦塘的水势逐渐充沛起来,有了通航的能力。位于吴淞江和黄浦塘交汇处的上海市的重要性就开始体现出来,日渐繁华,现在已经不亚于普通的镇,甚至比某些下县都要强了。
这样的好地方,要是让魏万程知道了,肯定要过去看看的。但是今天宁海军的船带着冬至号蒙头直走,“一不小心”就已经过了吴淞口,不适合再掉头往回走,“只好”去崇明岛了。其实再往前走走,嘉定县江岸上有几个小港也不是不能停。不过嘛,崇明岛上可是有便宜的私盐可以买的,这些官兵走这一趟,就指着赚这笔外快了呢,所以欺负李涛对这附近不熟,忽悠他往崇明岛跑。
现在的崇明岛还没后世那般庞大,但规模已经不小了,是长江口诸岛之最。如今崇明岛上尚未设县,只有一个可以追溯到唐时的崇明镇,而且已经基本脱离了官府的掌控,为海盗所占据。
其实这也是有历史源流的。宋太宗赵光义的时候,朝廷将长江口的几个海岛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还分门别类放置,比较老实的犯人扔到东边的东沙岛,最穷凶极恶的那些就放在崇明岛,几百年下来这里自然就成了法外之地。靖康建炎之时,天下大乱,官府无暇顾及这里,崇明慢慢变成海盗巢穴也是自然的事了。
李涛正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该去这龙潭虎穴闯一闯,这时候魏万程凑了过来,怂恿他道:“崇明岛?去看看嘛,说不定有好东西呢?”
他也没别的办法,于是只好点头同意,只是回头让水手们把枪炮准备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