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严成锦走出午门外。 这里停留着三辆马车,韩文和王家兄弟成了严府新晋护卫。 朱厚照依旧翻墙出宫,很快就坐在马车上,喜上眉梢,许久没出宫了。 马车驶过房山,却未停留。 再往前走,就要离开京城了,朱厚照不由问:“老高,要去哪儿?” 老高这家伙,不是死活不离开京城吗? “一会儿就知道了。” 马车离开京城,进入保定府界内,石碑上刻着两字:新城。 朱厚照从马车上走下来,放眼望去,一片枯黄干裂的耕田,耕夫在拉着黄牛。 不远处,成片低矮的茅草屋升起白色的烟雾。 严成锦望着远处的良田,自顾自地道:“天下离盛世还差很远,此地距离房山,不过二十里,就如此凄凉。 新皇可知为何你登基后,多地造反?” 朱厚照也正奇怪呢:“为何?” 严成锦不答,走进不远处的村落中,村中的小道满是牛粪,空气中弥漫着奇怪的味道。 站在一家残破的草房前,张贤走进屋子中,将米缸搬出来。 伸手一掏,只抓到半把糙米。 朱厚照皱着眉头,看向严成锦:“新城耕地不少,怎么缸中无米?” 严成锦指向不远处的屋舍,屋舍中,先生正教孩童读书。 残破的屋舍中,六个孩童认真跟读。 “新城的村民,从京城请了一位私塾先生,百姓耕种的米粮就用在此处。” 士绅们合力兴办的私塾,只允许士绅子弟入读。 江南有清官兴办义塾,不收银子,给寒门子弟授学。 但距此地千里,且就算是江南,义塾也寥寥无几。 严成锦道:“蜀地和大帽山造反,正是由于京城富庶所至。” 朱厚照心中微微一动,有些不解。 张贤扶着一个老翁过来,严成锦问道:“老丈为何要兴办私塾?” 老翁似有些耳背,张贤复述一次他才听清楚,答道:“为了送村中子弟去京城。” 严成锦又问道:“为何要入京城?” “朝廷偏袒京城百姓,只有入京城,才能过上好日子!” 严成锦对着朱厚照:“不患贫而患不均,以前京城流民众多,如今京城不仅能吃饱饭,还可考取工程师领银子,过上富足的日子。 故而,百姓多寄希望于子弟,能进京当官或谋一份差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