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晨起专车上路-《田园大宋》


    第(2/3)页

    若调整工艺,一次煮豆浆全能挑出来,而且浓度再低一些也没问题,挑完薄薄的豆皮和腐竹,往另一个放着胶的池子里一涮,拿出来便是防腐又不容易破的油豆腐皮和油腐竹。

    自己来时那边一般卖的都是,这样节省成本,但村子里的人不吃,只吃看上去卖相不好的,麻面的,而不是光滑面的,加了胶的会失去豆香味儿。

    看别人熬豆浆,徐宝想起来同样没在镇上见过豆皮和腐竹,于是他忍住在锅里挑出来的想法,如果别人没有,自己又多了一个秘方。

    “小宝来了?这边,说,接下来让他们怎么干。”里正看到徐宝到来,招手。

    徐宝几步到近前,比画:“做一尺宽,两尺长的盒子,盒子下面留孔儿,跟压豆腐的板子一样,压豆腐的蒙布,要裁成……先别裁,多准备蒙布。”

    他说完,有人临时加工,做了三个盒子,深也有一尺。

    “加卤,成脑。”徐宝盯着看,他熟悉步骤,在另一边,像他一样岁数的人很少有懂得豆腐是怎样做出来、干豆腐为什么有薄厚。

    对他村里的人来说是常识,对许多人讲则是知识,还是没学过的知识。

    接下来是等待,等豆浆变成豆腐脑,然后就可以浇上卤儿喝了,再来两个肉包子更好。

    豆腐脑出来,没人给浇卤,更无人准备葱花香菜和辣椒油,大家全看着徐宝。

    徐宝洗洗手,拿过蒙豆腐的布,先折叠一下,不然太大,折叠后是双层,先铺一截到盒子里,舀豆腐脑往上倒,一勺子豆腐脑有点多,他故意的。

    浇完,给抹平,盖上一段蒙布,继续往蒙布上浇豆腐脑,再抹平,再盖,如是反复,一张蒙布用完换下一张。

    由于他没让人裁剪蒙布,双层的浪费一倍的次数。他是怕裁完后干豆腐不好卖,别人还要重新缝布。

    一个盒子里面才能有六十张干豆腐,最上面是木板,板上压住刷洗得干干净净的青石。

    “里正爷爷,一百八十张太少了。”徐宝跟里正商量。

    “再做。”里正吩咐,更多的人加如到做盒子的工作当中。

    最后是做了十个盒子的,还剩不少豆腐脑,大家全不吃,又让人拿来压豆腐。

    徐宝看着十个盒子,思维飘……哎呀,先别飘太远,实际点,等着压好了我得卖啊,我去哪卖?自然是京城。做多喽,应该先试验,而不是直接批量。

    着急下的他一转头,跟里正说:“里正爷爷,谁家能出个车,我要到城里卖,还有大家把地里的葱花香菜拔出来两捆,用的酱有富余的也先给我,大家现在要捣蒜,捣出蒜蓉来,对,芥末,还有芥末。”

    “车早给你准备好了,张十一郎家的大小子赶驴车送你,成了呢,以后大家就做,不成,你也不用糟心,知道你是为村里好。”

    听到有专车出动,徐宝放下心,等别人把酱料东西拿来,他开始调兑,又让人专门煮了面酱。

    再借个火盆,还有木炭,以及一个大陶罐。

    他跑回家,把多半篮子鸡蛋取来,在这过程中他还跑一趟坟茔地,刨出个东西藏腰间。

    众人凑集的酱油、八角、盐,里正家友情支援他五十个鸡蛋,不过里正的大孙媳妇暗示了一下,意思是说,在友情支援的名义下,他最好能拿回来一百文,一个鸡蛋两文。

    徐宝手中有超过一百文的积蓄,如果可以,他真想直接给对方一百文,算买了,但是……不可以,那是当着众人面削人脸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