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 此一时彼一时-《步步凤华》


    第(2/3)页

    凌妆并没有仔细与他商量幼帝的人选,因为本朝有国立长君的明文规定,除非自己有儿子,那就另做别论。凭着自己的声望强要去垂帘听政,倒还真是弱了一些。

    其实原本只要律王不出幺蛾子,她临朝称制,他辅政为王,朝局稳定,天下太平,未尝不是好事,但世间事,本不见得能事事如意。

    唯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经过几日的廷议,大臣们的争论已经达到白热化。

    唐国公张绍年和燕国公刘通已公开要拥立律王为帝,朝中支持的占大多数,反对的不过就是上官攸等极少数几个而已,剩下的就是一声不吭,谁赢跟着谁的。

    原本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听皇后意见,但刘通一站明立场,很多中立派也觉得律王正是最好的人选,他们一表态,凤和党委实有些势单力薄的意思。

    翰林院掌院两位学士联袂上了一道文采洋洋的奏折,四六骈俪,极言拥律王为帝的好处,对其的赞誉甚至凌驾于凤和帝之上。

    凌妆看了气得心肝发颤,却又不好发作。

    事实上容汐玦确实比较漠视文臣,他只要各机构按部就班地运行不出错,心思就不会放太多在治理天下上头。

    而律王,以往只知他才貌双绝,是京都女儿的梦中情郎,细究之下才知他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宗室福利,更会参与许多清谈之会,平日温雅孱弱的形象成了最好的掩饰……

    仁德君王,天下共推。

    天下又有几个人会去深究统治者的仁德是不是装的?

    凌妆手执翰林学士的制书,心潮翻涌。

    那一场瘟疫自己救了西军的将士,律王却救了京畿数十万百姓,真可谓棋高一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