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谁人所作?-《书剑仙》
第(2/3)页
“真佳作也。”
这时,便有三二熟人上前贺喜。这陈忠二十出头,模样堂堂,此刻得了熟人的赞美,露出了谦虚之色,连道:“不才,不才。”
心中却也忍不住自得,能在黄山诗会扬名,当真不虚此行也。
…………..
与此同时,有幕僚挥毫,把金策朗读的诗词写好,并交给一名豪奴,快速去见施妙妙。
闺房内。
施妙妙已经补妆完毕,一张俏尽是期许,似那含苞待放的花蕾,青涩又艳丽。
“小姐,有诗来了。”
侍儿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拿捏诗稿。
施妙妙连忙接过,张开一看,便赞道:“好诗。颇得海棠之妙。”
“这是何人所作?”施妙妙又抬头问道。
“乃阳县陈忠所作。”侍儿回答道。
“似有耳闻。”施妙妙黛眉微皱,却有些想不起来是谁了。
“小姐想不起来的人,肯定是一般人物。与梁公子相比,更是云泥之别。还是静待梁公子的佳作吧。”
侍儿娇声笑道,娇躯微微抖动,看着也是秀色可餐。
施妙妙眼眸含春,俏脸上升起两朵红霞,却没反驳。
…………..
闺房之外,诗会现场。那一篇陈忠所作的海棠,把诗会拉向了高亢。接下来仿佛是雨后竹山一般,春笋此起彼伏的冒出。
佳作连连,有些比陈忠作的还好。
读书人崇拜名士,崇拜才士,每当这些佳作问世的时候,都会引得在场读书人一阵赞叹。作诗之人,也是水涨船高,名声大躁。
不用说回去之后,必定是本县的风云人物,未来科举考试没准能因为这点名声,而被主考官刮目相看,总之是前途无量。
便在这此起彼伏之中,二十七篇诗词朗读完毕。只剩下了三篇。
也引起了众多读书人的好奇之心。
“按照惯例,这最后压轴的必定是惊艳似仙的诗词。这剩下三篇,到底是谁所作?”
“其中一篇应是梁生无疑,还有一篇应该是那宣州第二才士,大同府的吴正纯,只是剩下这一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