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路道:“先看一看。” 小路和张海洋走了几个地方,小路特地查看了武器,油料,还查看了储存的淡水,食物,觉得还算满意,问道:“船员有缺维生素的吗?” 张海洋道:“前几天有几个缺维生素的,路过海南岛,我们偷偷上去,找了一些水果蔬菜,都好了。” 小路道:“远洋航行,新鲜蔬菜水果缺乏,千万要注意。现在的水兵是海军的种子,要爱护。” 张海洋道:“是。走,咱们去看看鱼雷。” 小路道:“好。蓄电池工作正常吗?你知道,在制造潜艇配件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除了壳体之外就是电池了。” 张海洋道:“我们专人专门监测电池,有专门的档案。当初二号电池有问题,不过三号就没问题了。” 这时候,就听见一个小路的卫士道:“兄弟,你说,我能不能来这里工作?” 一个水手道:“你不行,你块头太大了。这里需要的都是小个子,身材瘦小的。” 卫士道:“就这么功夫,我的脑袋就撞了四下了。” 一个水手道:“坦克兵,潜艇兵,都是小个子。” | 说着,张海洋小路二人到了指挥台。 张海洋让观察员下去,自己做观察员,向小路说了这次航行的航线。 听完了他的汇报,看着黑沉沉的海上夜色,小路不禁有些感慨。 第一艘潜艇是微型潜艇,排水量只有几十吨,只有四个乘员,只能潜水,没有鱼雷,燃料不行,电池不行,不能长时间潜水,声纳也不能有效工作,只有壳体很过关。 当时制造水平很差,发动机是拆苏联坦克的,发动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空气,简直就不是潜艇。 不过到了第二艘,也就是二号,除了燃料和电池,问题都解决了,发动机设计没问题,材料问题很大,事故率很高。第二艘潜艇吨位一下子达到了三百吨,乘员也达到了二十人。最值得高兴的,是新做的两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够发射鱼雷,而且鱼雷的发动机燃料很过关。 当时,二号用小船补给,续航能力加强,甚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基地转移到了辽宁。 如今,三号潜艇已经达到了德国潜艇的水平,几千个工程师工人日夜工作。技术人员和工人不足,整个东北的工程师被他们抓来了上百人。 电子研究的专家们生产出了大小几套雷达,为了增强潜艇的生存能力,他们异想天开,把一部小雷达装在潜艇3号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