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歌声如潮大声喊-《百人会之关东局》
第(2/3)页
唱完了,舞台上的准备也完了。一个穿着战士服装的‘女’子走上台,道:“各位观众,黄河大合唱现在开始,演出单位,电影剧团,抗大伊‘春’分校艺术系,伊‘春’大学演出团。”
大幕拉开。
舞台很大,前面几排是乐队,几乎能找到的乐器都在乐队里,甚至包括东北的唢呐。
舞台后面是四五排合唱队员。
一个指挥走到指挥的位置,另外一个男演员走到前台,朗诵道:“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
歌声响起:“咳哟!”
声音猛烈如雷,把一个记者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歌声继续,那个记者才知道,这是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一段接着一段,唱到保卫黄河,全场的战士几乎都站立起来。一曲唱罢,全场掌声如雷,众人欢呼起来。
|
又是两天,大家采访,马不停蹄,回来后,夏南汉特地问小路:“为什么战俘营没有铁丝网?”
小路道:“你会猜,是不是这个游击队没有钱买铁丝网,所以连铁丝网都没有?”
夏南汉:“不好意思,我是这么想的。”
小路道:“你看到我们的士兵了。告诉你一个数字,以前,我们的士兵里土匪出身的多,农民出身的多,剩下的就是专业士兵和知识分子。后来,我们大量吸收战俘和劳工,日本人叫苦力。现在,我们的战士三成是苦力出身,两成是俘虏出身,将近三成原来是农民,少数是土匪出身,知识分子就更少了。”
福尔曼:“这么多俘虏成了你们的战士?”
小路道:“对俘虏好,保证俘虏的权利,这是我们的传统。可以说,全世界对俘虏最好的就是我们的军队。日本战俘在战俘营里,学习文化,学习科学,干活,唱歌,演戏,还有工资拿,有文化的还可以去教书,这样的战俘营,你以为他会逃跑吗?”
爱泼斯坦:“我就见到几个日本俘虏当八路了。”
小路道:“各地部队当八路的日本人很多。日本人不够分,他们有知识,各个部队都很欢迎。
爱泼斯坦:“飞行队教官都是日本人。”
小路道:“刚开始的时候,飞行队来了个新学员,一看见日本人,上来就打:f-u-c-k-y-o-ujap!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前两年,他的妹妹被日本人**后杀死了。现在,他和他的日本教官关系不错,学习成绩也很好。”
卡尔逊道:“也就是说,你的队伍人数增加很多?按照你的说法,至少增加五六倍。”
小路道:“不错。我们的队伍数量是枪决定的,搞到一只枪,就招一个士兵。日本农场的鱼很好吃吧?”
卡尔逊道:“好吃。可是太贵了,虽然比重庆价格便宜,但是是伊‘春’最贵的。”
小路道:“我们是市场经济,他的东西好,价格就高。最近朝鲜村也有养鱼的,今年年底,我估计他的鱼就得降价。”
爱泼斯坦:“伊‘春’根据地真奇妙,连日本人都能自由地生活。”
小路道:“我们的原则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卡尔逊道:“这个该怎么翻译。”
小路用英语道:“夫子,就是老师,步,昂首‘挺’‘胸’地走,趋,小跑。亦,就是模仿的意思。”
卡尔逊道:“你们的夫子是谁?”
小路道:“就是学习延安,以延安为老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