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提前交卷的两人-《若修儒道》
第(2/3)页
而岳川则继续论述着自己的观点:岳川认为,不仅要在沿海地区招募民兵,还要将这些民兵训练好,然后将民兵分成小队,沿海岸线分布,以防海妖从不同地点登陆偷袭。
岳川还提出,每隔一段地方要设立一座烽火台,如遇海妖来袭,就可以点燃烽火发布信号,到时候,分布驻守在海岸线上的民兵们就可以紧急支援被海妖攻击的地方,而且还能对来犯的海妖形成包围之势,将其歼灭。
解决好了海妖的问题,岳川开始讲教化民风的问题:
臣闻治人之道,宜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岳川写得运笔如飞,而圣书院文华圣殿之中的三位半圣,则一会儿看看岳川,一会儿又看看杜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讲完了教化民风,岳川又开始接着阐述安民富国之道,仅仅解决了海妖,教化了民众是不够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让三平县城的人们过上好日子:
夫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顺应天理,因地制宜,即不劳而功成……
岳川大谈捕鱼业和航海业,想要把原本耕地稀缺的三平县城建成沿海一带著名的渔都,不仅如此,岳川还提出组织当地民兵建立海军,好在在渔民捕鱼的时候保护他们,同时也保护人族的劳动成果不被海妖抢夺。
岳川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写到了结尾处:
臣干冒天威,不胜战栗之至,臣谨对。
******
圣书院文华圣殿之中,半圣王庭之的唇角越扬越高,他没有想到,他的两个徒弟竟然每人都作出了一篇传国的策论!
岳川的策论从宏观处着眼,实打实的提出了各种措施,解决了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更关键的是,这个问题是几乎每隔几年就出现在州试的考题之中,却久久无人能够解决的鸡肋问题!
而杜若的策论则是面面俱到地一下子解决了户部余款和沿江水患的两个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