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君子不重则不威-《若修儒道》


    第(2/3)页

    想明白这些之后,杜若开始落笔破题: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破题: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

    承题: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

    自从杜若破题,水蓝色的才气便开始慢慢增加,杜若写完了承题,水蓝色的才气已经达府。

    接下来,杜若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继续陈述着自己的观点:

    君子求学,应以立德自修为学,应以重威为先。

    ……

    德之高,人之敬;学之厚,人之畏。而德之不深,则业之不勤;业之不勤,则学之不精。故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求学与立德,贵能齐头并进,贵能融而合一……

    考场之外,负责监考的柳泰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位杜姑娘真是才思敏捷,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写出了这样的经义,此篇经义,必定是鸣州以上的作品!

    讲完了这些,杜若思索了一下,引用了朱熹夫子的话,开始讲忠信:

    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为官者,应取信于民,为民者,应取信于人……

    水蓝色的才气之中,又融进了少许的茶色才气,杜若的这一篇经义,已经成了鸣州之作,而且才气还在不断的上升中。

    接下来,杜若开始讲择友:

    择友如择师,必择其胜我者,自是见贤思齐,虚己向学。孔圣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若我心常能见人之胜己而友之,即能得友,又能获友之益,则何乐而不为?且觉友人之不足而自警,岂不善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