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静夜思与秋词-《若修儒道》
第(2/3)页
岳川将手中的毛笔蘸饱了墨汁,写下了那首在地球中国脍炙人口的名篇《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蓝黑色的才气迅速喷涌而出,达到了三尺五寸的高度,虽然这首《静夜思》只有简简单单的四句,但却是一首鸣州之作!
考场之外,负责监考的大学士柳泰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首《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的,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全诗从“疑”到“举头”,又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和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诗人所处的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睡眼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看到地上的月光,诗人不由的抬头去看天空,却见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天空是如此明净,今夜的秋月是分外的明亮,然而那月华又是清冷的,那样的月色,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柳泰的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祖籍暮州的大学士柳泰口中喃喃地念着那四句诗,心中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下一刻,柳泰却盯着一间考房,愣在了当场,那是因为,他看到了杜若所写的另一首鸣州的诗作!
与岳川不同,杜若选择了“秋景”,作为本次州试的诗词主题。
她想了想,将手中的毛笔蘸饱了墨汁,写下了另一首描写秋天景象的千古名篇——刘禹锡的《秋词》!
秋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