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画马-《若修儒道》
第(2/3)页
梁国睢阳城,墨玉书院。
这天下午课业结束之后,岳川便准备在杜若面前软磨硬泡,好让她同意去买食材,没想到杜若居然答应的很是爽快。两人马上赶赴邻近的市场,买了一些蔬菜了肉类,放入了岳川专门准备的、用来放置食物的百宝囊之中。
看着岳川心满意足地拿着装食物专用的百宝囊,杜若忍不住抽了眼角,心道小师兄真不贵是皇族啊!买个菜都用百宝囊来装,不过他这么浪费资源真的好吗?若是被那些缺乏资源的学子知道他用这么珍贵难得的百宝囊来放置食物,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被气得疯掉……
很快,杜若就麻利地烧好了葱爆羊肉、干煸豆角、素什锦三道菜肴,还做了个野山菌汤,岳川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小声抱怨着菜太素了,肉太少了……看的杜若忍俊不禁,岳川这是望着杜若的笑脸短暂地失神,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很是温馨融洽。
吃完了晚饭,杜若跟岳川在倚梅园的院子里散了个步,就回到了书房。
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完成半圣韦懿布置下的画战马的功课。
杜若一边磨墨一边对岳川讲解:“正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不管要画什么,立意是用笔之本。‘本’即统帅,‘意’则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要想画出好的丹青作品,就要通过线条的运用来达到抒情写意的目的……”
“比如画战马,在命笔落纸之前就先要在脑中勾勒出战马的形态,形成立意构思,一旦笔行纸上,意,便蕴藏在笔中。好的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
杜若将毛笔蘸饱了墨汁,用浓墨、重墨勾勒出了马头、马颈、马胸、马腿等大转折部位,再用干笔扫出了马鬃和马尾,使得整幅作品的浓淡干湿变化显得极为自然。杜若用细劲的线条勾勒出了马腿,用柔和的线条画出了马的肚腹,这使得宣纸上的战马富有了灵动之感,显得极为神骏和壮美。
“丹青最难的地方就在于,你要用你手中的画笔,赋予作品生命,否则就难以画出好的丹青作品。因为就算画得再像,也不过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你要用你手中的笔,让你的作品‘活’过来……”
杜若的话音刚落,宣纸上的战马就发出了一声嘶鸣,并且开始摇头摆尾,显得很是活跃。
虽然比不上丹青三境、挥洒自如的半圣韦懿能让画中的战马走出画外,达到丹青二境呼之欲出的杜若笔下嘶鸣跳跃着的战马,在岳川看来已经很神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