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抗旱祈雨-《若修儒道》
第(2/3)页
“那你说说看,需要俺们做啥?只要能够保住庄家,俺们啥都愿意干。”此时,那中年汉子的火气已经减了三分。
杜若说道:“按照当前的形势来看,咱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我们二人准备写诗祈雨,另一方面,咱们要尽快找到新的水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景明村缺水的难题。”
“唉,不瞒你们说,自从这天开始大旱以来,俺们可没少在村子里打井找水源,可是打上来的……只有黄土啊!”先前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听了杜若的话已经老泪纵横,他蹲在田埂上无可奈何地说道。
杜若和岳川赶忙把那位老人拉起来,岳川笑眯眯安抚道:“老人家,您先别急,咱们一定能想出好办法的。”
杜若想了想问道:“老人家,景明村有没有祖辈留下的村志之类的资料?”
那老人点头道:“有倒是有,不过你看这些做什么?”
杜若笑道:“我想看看贵村的地理形势和水文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适合打井的位置和比较远处的其他水源。”
那老人闻言眼前一亮,推了那中年汉子一把:“二狗,你去拿村志。”
时间不大,那中年男子已经把村志交到了杜若的手中,杜若一边仔细翻阅着村志上跟地理水文有关的信息,一边在脑中利用《书典》快速查找着与确定水原位置相关的书籍文献。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杜若才把村民们分成了三组,其中有两组队员分别负责去两个不同的位置打井,剩下的一组队员之中以妇女老人和半大孩子为主,他们将负责做饭等等后勤工作。
杜若让岳川将他那首《渔歌子》写了一遍,召唤来了一阵细雨,暂时缓解了一下旱情。之后,杜若和岳川便也跟着众人先到了打井的现场,他们分别写了疾行诗加快大家的工作进度。
天色渐暗时,有一组负责打井的村民们激动地高呼起来:“秀才老爷,你们快来看啊!村西头岔路口的井里打出水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