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贤长之争-《北宋不南渡》


    第(2/3)页

    谁能够当真正的皇帝,还真不好说。

    现在就是一个站队的过程。

    摆在百官,或者摆在整个天下面前的选择就是,支持赵榛……还是支持赵构。

    站对了队列,以后加官进爵不在话下,站错了的话,那即使不被干死,大概率也会被流放到,海南岛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就是一场赌注,输赢决定命运的赌注。

    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官员,都并不看好赵榛。

    虽然代皇帝之名已经坐稳,但万人的军队,如何能硬抗康王的二十万大军。

    怕是康王的二十万军压到京城,整个汴京便毫无例外的落入康王手中。

    “如今金人北去,天下方安,还应要做打算,拥立新君登极,以安定天下,则社稷幸甚,百姓幸甚。”大理寺卿周懿文带头引起话题。

    话中只说明拥立新君,并没有指出拥立赵榛还是赵构。

    但在赵榛的当面这样说,意思已经算是向赵构党一方倾斜。

    “陛下蒙太上皇所托,领代皇帝之位,然金人已去,还应早定天下为好。”翰林学士莫铸也出班言道。

    话依然没有挑明。

    但言下之意应当是,你赵榛心里也有点逼数,人家赵构带着二十万人马快过来了,你拿什么跟人家争皇位?还不赶紧主动下台,拥立赵构为帝。

    那样大家就不用担心可能会打起来的危险。

    你安安心心的当王爷,不愁吃喝,何必去自讨苦吃呢?

    两个出言的人都没有把话挑明,为的是让赵榛自己辞职,这也算是顾及赵榛的面子。

    他们觉得对待赵榛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不要在继续执迷不悟,耽误他们的大好前程。

    赵榛能听出来他们的意思,却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没想到,这些变节的臣子脸比翻书还快。

    “周学士和莫学士所言极是,陛下还应早登大宝,乂安天下。”张浚觉得在这种时候,及时的表态为赵榛解围很重要。

    更早的表明态度,风险很大,同样收益也大。

    张浚选择站队赵榛,并借着周懿文和莫铸的话劝说赵榛顺利成章的登基为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