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崇祯十三年春,冬季的脚步已然渐渐离开,春天正在到来,从南方吹来的风很快就会驱散大江南北的严寒,大地上的冰雪很快就会消融。 也就是在这春天将近的时候,在南直隶北部黄河岸边的桃源县,从十天前,两支大军在此地隔河对峙。 对峙的不是明军与东虏,而是明军! 十天前,就在朱国强派出的先头刚抵达桃源时,洪承畴领兵数万抵达了对岸,随后,他在对岸部置了防御,非但于黄河大堤上搭建起了工事,还在后方挖出了数十里的长壕,从那天起双方就在黄河对峙,两岸均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和工事。 放眼望去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只不过两岸都是明军,只不过明军的旗号不同而已,一边是旗帜写个大大的“朱”,一边写着个大大的“洪”。他们就这么隔河对峙,而在两岸,不知多少人忧心如焚的凝视着两岸的大军,一边是朝廷官军,一边是自立大都督的德世子朱慈颖所领人马。 尽管朝廷拥有洪承畴、路振飞两路大军近二十万人,但是碍于德世子麾下明军犀利的火器以及百战百胜的威名,官军亦不敢有什么妄动之念。然而这些日子以来黄河北岸的明军大营突然兵力大增。不但有源源不断的军队开到对岸,着实让人担心不已。 难道,又是一次“靖难之变?” 就在世人担心不已的时候。这天黄昏,接到圣旨的洪承畴,只觉得简直像在他的头顶上打个炸雷。 “……着即褫去本兼各职,来京听勘,钦此!” 领旨谢恩时,洪承畴不由得叹口长气,心底一阵五味杂阵。 陛下总归还是信了! 在过去的几天中,他派出上万骑兵寻找那支东虏骑兵的踪迹,一路追击和东虏屡有交战,而且他也曾遣人质问多尔衮,为何背信弃义,而多尔衮却辩称他从不曾烧圣林。 不是他?那又是何人? 其实在心里头,他甚至想过会不会是对面的那位爷干的。当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毕竟,这件事儿看起来似乎是对他更为有利。每年自己在这里都督师,谁能够阻挡他过河的脚步? 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只有自己! 难不成真的是他放火烧的孔林! 可是他的那篇文章……想到那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洪承畴的心底不禁为之一寒。 “好家伙,那小子未免也太狠毒了吧。” 即便宦海沉浮这么多年,洪承畴都觉得那位爷狠毒的简直超出他的想象。他这几出连环计用的,可真是…… 这样的手段,皇上可是万万死不出来的。 哎呀,皇上您中计了。 不行,我一定要告诉皇上,我是被冤枉的。是他德世子放的火! 不是多尔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