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编修《建文大典》(下)-《日月永在》


    第(2/3)页

    朱允炆哈哈笑着,一手指向杨士奇:“士奇啊,这一下这些士子可就找到了你的把柄,说你这个内阁首辅治国治的一塌糊涂,就会等出了问题才知道亡羊补牢,没有一丁点高屋建瓴的大局观。”

    殿中顿时笑声一片。

    大明的这群士林学子现在一个个胆子可是大得很,他们连圣人都敢批斗,还怕一个区区的杨士奇?

    这种意识形态在这个时期可能还无法被这些达官显贵所接受,但在朱允炆眼里反而算不上什么大事,他来的那个节骨眼,非议国家领导的都在大排档小饭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要老百姓不说那些违禁的,宣扬邪术思想和违反人伦道德法律的话,一抒己见,说一些自以为是的话,算什么天大的罪过?

    文字狱这种东西,非特殊时期,没必要搞得上纲上线。

    “陛下说的极是,臣看完那篇文章后也是惭愧的不得了啊。”

    那篇文章能够刊报,还是他杨士奇亲自拍的板!

    当初胡嗣宗看到这篇文章后就打算给弃了,他可是杨士奇的铁杆门徒,哪能让这种有辱杨士奇名声的文章登报,结果杨士奇看到之后却亲自定了下来。

    这是杨士奇大方,允许批评的声音存在吗?

    他可没有唾面自干的胸怀,他只是单纯的为了替朱允炆这个皇帝背锅罢了。

    律法不完善,出了这档子事,他这个内阁首辅站出来接受天下的批评不是理所应当吗?天下人骂他总比背后骂皇帝要好吧。

    “这篇文章字字珠玑,内容更是鞭辟入里,愧的臣都打算引咎辞职了。”

    杨士奇冲着朱允炆拱拱手:“还是应该请这位大学子来坐一坐这首辅的位置。”

    “哈哈哈哈。”

    几人哄堂大笑起来,解缙作为杨士奇的小老弟,马上替杨士奇帮起腔来。

    “这些人平时不见他们提出什么建设性的国策,倒是现行国策一出点什么问题马上就蹦了出来,说咱们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搞得好像满堂诸公都是尸位素餐之徒了。”

    解缙这话可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尤其是郁新。

    他负责主管国家的财政,户部又是年年发现问题最多的部门,自然这政策要不停的完善和补充,弄得天下学子天天批评他和夏元吉,大致的意思就是“还不如让我来干。”

    事后诸葛亮,大概是人最喜欢做的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