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坑-《日月永在》


    第(2/3)页

    他杜家当然没钱买下这么多的田产,这都是当地豪强地主或者百姓送来的挂靠田,用以避税的。

    所以杜家上下虽然不事生产,但却从侧面雇佣了无数的‘佃户’!

    地里的产出,杜家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来征收,这个数字要比官税低了一倍,所以百姓们自然是很乐意的,而如今天下均税,老百姓哪里还愿意把田挂靠在杜家?

    得把田契要回来啊!

    挂靠田是有风险的。

    因为挂靠田需要转换地契,这就给了那些士族阶级侵吞百姓田产的借口,地契写的都是我的名字,你还有什么资格说这是你的田?

    随着这期求是报的刊行,杜家就不得不迎来一次“田产”挤兑的风波。

    他们家的大门都被所有上门要地的地主、百姓给堵了一个严严实实。

    除了地契之外,每一个向杜家进行地契转换的百姓跟杜家还有一个不被官府官方承认的私下间的‘协议’,也就是明确该田产归属于谁,而田亩中的产出杜家和协议方各自分走多少而已。

    由不得杜家家主差点心肌梗而死,老头子找出的这些协议加在一起足足有五千多亩地,算一下这些地的地价和每年的抽成,老头只觉得要是还回去,他都活不过今天晚上就得生生心疼死。

    气急败坏之下,杜老头跳着脚骂朱允炆,反正这屋子里除了他就只剩下留在江西本地做官的两个儿子。

    “骂归骂,现在咱们家的下人连门都堵住了,生怕被人踏平了宅子。”

    三儿子杜良嘟囔着:“这些地本就是人家的,总不能不还吧。”

    杜老头心疼的脑子直发懵,一屁股坐在首位太师椅里瘫靠着,呼呼的直喘气。

    “还个屁!”

    二儿子杜槐水蹦了起来。

    “地契现在写的就是咱们家的名字凭什么还?

    就算还,那些平头百姓家的地才几亩几分?大头都出在几大家身上罢了,地主的田咱们如数归还,那些平头百姓的就不还了!让他们告去吧。”

    私下里签的那玩意有个什么用?

    官府只认地契,地契签了他老杜家的名字,那就是他老杜家的地!

    “官司打到南京都是咱们占理!”

    杜槐水美滋滋的说道:“这次朝廷砍免税田,咱们家无形之中损失了多少钱?这笔开支就得那些百姓来承担,谁让当初他们贪的?想着占朝廷的便宜,现在傻眼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