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出兵台湾-《重回明末当皇帝》

    冯信这人比较圆滑,喜欢打圆场,他见郑成功要对吴黄二人发脾气,便出来缓和一下气氛,顺便转移了郑成功的注意力,吴黄二人免去了一场责难,自然对冯信十分感激,这两人一个是水军大将,一个是陆军砥柱,都是冯信想要拉拢的对象。

    这一切项玉自然都看在眼里,他心中一阵感叹,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明军内部还在争权夺利,互相算计,难道目光都这么短浅吗?

    郑成功听了冯信的话,脸色稍稍好看一点,他想了一想,冯信的方法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方案,派一支军队去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此时坐在第四排的一名中年将领站了起来,项玉记得这人名叫陈永华,这个时候好像是郑经的老师。

    陈永华走到大厅中间说道:“末将赞同冯将军的建议,可先派一支军队前去试探虚实,勘测海道,如若海道通畅,敌军守备松懈的话,则大军立即跟进,若荷兰人防御坚固,则再讨论。”

    “王爷,末将认为征台之举刻不容缓,当立即执行,不然等到清军准备就绪,厦门战端一开,则再无征台时机了!”陈永华的话刚一说完,郑成功的脸色便沉下去了一份,这时坐在第五排的一名将领站起来说道。

    项玉向着人看过去,记得这人好像是协理中军戎政杨朝栋,这人倒是会察言观色,知道郑成功一心想要征台,到给了他一个溜须拍马的机会。

    果然,郑成功见有人支持征台,立马说道:“好!既然众位将领一直同意出征台湾,本王便自当祭拜天地,祭拜海神,以求吉日出征!”

    郑成功将此事定了下来,诸将也都知道反对也没多大用,于是都没有开口。

    出征台湾的事情定下来后接下来便是决定谁留守厦门,军中大将都没有开口,大家都知道若是明军大军出征之后厦门城很有可能会立即就要面对清军的进攻,尤其是近在咫尺的同安清军。

    最后郑成功在明军中安排陈豹、黄庭、王秀奇驻守厦门,手下一共有一万五千军队,王秀奇为五军总督统管厦门防务,但是往上却要听从金门的郑经的命令,郑泰和陈永华留在金门辅佐郑经。

    郑成功自己亲率两万五千名水陆大军,合乘一百一十余艘大小战舰征台,只待祭拜天地、海神之后立即出发,要在澎湖大潮来临之际通过浅焦区。

    项玉的军队并也在出征的陆军之中,各军将领回到大营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向兵部填报一份补给需求表,抓紧最后的时间将大军的军备补足。

    项玉这时刚刚收编了董江的四百名新军,装备上正好有缺口,只不过这些燧发枪都是他自己打造的,并不需要向兵部要,只是这些新军的盔甲军服之类的还没有领回来,这时正好解决掉。

    明军为了陆军能够适应海上作战,事先都安排了陆军上舰,进行海上试航和训练,以提高陆军对于海船摇晃及海上气候的适应性。不过项玉后来收编的这些军队却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到时候却要吃亏不少,不过历史上郑成功与荷兰人的海战好像不多,大多是陆地上的攻城战,这倒要稍稍好一些,至少陆军上岸之后可以休整一段时间。

    同安城的提督府内,一名清军将领正在查看各地送来的水文情况,这时一封情报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是一份关于厦门海域的水文数据,上面提到明军这段时间有时常有大队陆军士兵上船训练,次数频繁,人数也多,因此清军的细作觉得不寻常,这才记上了一笔。

    施琅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伸手取出压在右手边书堆中的一张薄纸,上面写道:王爷意欲亲征台湾!不日就要出师。署名是两名姓万的将领,名字被他遮住了,看不齐全,因此不知道给他写信的人是谁。

    施琅站起身来,走到书房挂着的一大幅地图面前,盯着孤悬海外的一处海岛凝视许久,最后低声说了句什么,然后将手上的两份情报都丢进了室内的火盆之中,看着它们缓缓的化为灰烬。

    对此郑成功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不知道自己军队躲过了一场大劫,此刻还在盯着地图研究进军路线,一名士兵走近屋来,轻声说了些什么,然后将一张纸条交到他的手上,郑成功面有喜色,连忙打开这卷纸条,他看了一眼,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提起笔将地图上的一处箭头化了去。

    这份情报是从巴达维亚传回来的,是一份关于巴达维亚荷兰军队的兵力情况的调查,巴达维亚此时有32艘战舰,八千名士兵,不过半个月前正好有一队上船要返回欧洲,因此巴达维亚方面派遣了六艘战舰,八百多名士兵护送船队,因此荷兰人在确保巴达维亚的稳定与安全的前提之下,最多能出动五千名士兵和二十五艘战舰前来增援,郑成功之所以把攻打台湾的时间定在三月份,可以说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他在等巴达维亚那边的情报,第二个是他的等风向改变,这个时候海面上吹得还是东北风,三月份便会转变为西南方,风向的改变有利于明军出征,而不利于荷兰援军北上支援,要知道这个时候是没有机械动力的,船只航行大多是靠风帆提供的动力,所以风向对于海上航行的船只而言特别重要。

    三天之后,郑成功带着数十位将领在厦门城外的东台上面祭拜了天地和海神,明军完成了出兵前的最后一项准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步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此时金门和厦门之间的海面上一共停泊着接近五百艘大小船只,其中一百多艘是大型战舰,剩余的近四百搜都是小型船只,其中也有一部分的大型商船改装的运兵船,明军将士加上船上船员民夫一共有接近40000人。

    大军举行了简短的仪式之后便分批登船出发,水军的战船在前,运兵船在中间,后勤补给的小型船只在运兵船后面,最后面又是十余艘水军战船确保队尾的安全。

    像是为了配合明军的行动一般,这一日海面上风平浪静,大小船只都比较平稳,陆军士兵的晕船反应比之前训练的时候要好上许多,这一切都令郑成功十分满意,这一日晚上海上开始起风了,起初风力比较小,明军水军都没有太在意,加之晚上视线太差,并没有察觉出情况不对。

    从后半夜起,海上的风力越来越强劲,并伴有小雨落下,明军这时候才发觉不对,但是这时船队已经靠近了澎湖,澎湖一带水域暗礁比较多,航道并不宽广,因此船队不敢改变航行,郑成功于是下令船队抛锚停航,他这一决定几乎拯救了整支船队。

    ps:今天蚊子腿第一天,收藏只涨了五个,我已经哭晕在厕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