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零节 勤俭节约好新郎-《绛色大宋》


    第(2/3)页

    看花二的身影消失,徐半湖才恢复到平日的神情,伸手一指以前跟着自已的几个亲信:“都过来。”

    然后才看了一眼另外几个在临安府行钱圈子和自已身份差不多的人,一拱手:“稍候。”

    另几位也拱手回礼。

    这不是看人下菜,而是大宋这个时代有着严格到变态的社会等级阶层。

    花二是掌柜,又是壕横号的契工。

    就凭这身份,也是商圈中有头有脸的人,比不得大掌柜,却因为壕横号也增几分面子。

    行钱算什么。

    可能比农户有钱,但进了衙门,他们是站在农户身后的。

    几人围在徐半湖近前:“把子,没事吧。”

    徐半湖摇了摇头:“没事,韩家还给了一份营生,若好好干能有三毫利。”

    “三毫?”当下就有人懵了,他们以前可是能吃到三成至四成利的,要知道养活这么多跑腿的行钱,不说别的,每天光粮食就要几担,好几斤盐。

    改善一下伙食,就是几十吊钱。

    徐半湖一点也不吃惊自已手下亲信这反应,刚开始他也是这样的。

    徐半湖一指那边:“话说,一个饭团给你一半,还是那筐里的饭团给你半成,你要那个?”

    “自然是要筐里的,筐里的半成怎么也有好几个饭团的。”

    “看来还不傻。或是韩府厨房里让你随意拿,取一毫呢?”

    “那……”好几个人盘算了半天:“那也有好几筐。”

    “你自已选。”说完这话,徐半湖双手抱胸不说话了,能作行钱,能作到行钱这行的头领的,能带上百号人吃饭的,不说识多少字,至少是会算账的,基本的账目是绝对不会出差,而且算起利滚利来,这些人是高手。

    当下有人就懂了:“那把子的意思是,这盘口够大?”

    “不大,看看花二。”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十几天前的花二,全部的存款也就是半只酒坛的钱,前几天有人看到花二去买了几口大箱子,就是专门用来装钱的箱子。

    “把子,你说怎么办,咱听你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