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国借兵-《大流寇》
第(2/3)页
不过比起南都的弘光政权又差得远了,毕竟单是江南一地就有两千余万人口。
人口实力雄厚,给了陆四继续打下去的底气。
但前提是必须将治下人口有效转换为生产力,有了生产力才能进一步转换为钱粮物资。
山东战区的设立实际就是给淮安、扬州、徐州三州之地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
有山东战区数万淮军将士于北线死顶清军,三州才可以安心发展民生及经济。
将农民动员起来最有效的手段自然是组织。
在单县,陆四对随行的官员强调一定要将农民组织起来,称只有农民得到了组织,淮军才能有坚强的后盾。
给济南府尹武愫的命令只有一个,就是徐州必须学淮扬地区,打破地方原有宗族制,让“皇权”下乡到村,整合实际控制区内所有的人力和物资,做到只要一道命令,徐州所辖各州县的人力、物力就能快速动员。
“我们的武器并不比清军强,我们的兵马也不比清军多,我们的地盘也不比清军大,但是只要我们的动员力度比他们强,动员百姓的速度比他们快,我们就能赢!”
“不要怕百姓们不愿意支持我们,只要我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们能带给他们的好处更多,那便不存在不肯支持!这个好处要能看得见,摸得到!”
什么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好处?
土地和薄赋。
徐州境内由于阿巴泰清军入寇及刘泽清同董学礼的拉踞,人口损失很大,不过人口的损失必然导致土地的“多余”。
陆广远出任淮扬徐三州节度使后,便开始组织对徐州境内土地的重新丈量和分配,期间以通匪罪名打击了一些地方豪强,使得绝大多数徐州百姓都能分到自己的土地。
其后武愫进一步完善,至陆四回徐州前,所辖各州县的耕种都较去年得到了极大恢复。
另外,有三千余名淮军伤员从山东撤下转入徐州,充任各县、乡、村的公所衙门人员,使得淮军对地方的掌控得到加强。
薄赋大意同淮扬地区实行的税收政策一样,就是通过在乡村设立公所制度,将原先地主士绅、衙役代收这一环节去除,从而使农民得到相对的实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