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9章 沉默的李翊-《召唤之三国霸业》


    第(2/3)页

    郭图若有所悟。

    许攸的目的其实就是逼着李翊同意实施五等爵位制。

    五等爵位制一旦实施,首先李翊的合纵之策就能成功,他能为河北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其次他能安抚河北军政大吏,得到河北上下的拥戴,能够让河北迅速从灾难中走出来。

    至于天子和朝中大臣的反抗,根本不足为虑。这场关中大乱,其实已经彻底摧毁了天子和朝廷的威严,能劫后余生逃到河北的朝中大臣寥寥无几,天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要河北大吏忠诚于李翊,北疆无论如何不会出现像长安一样的大叛乱。

    李翊仔细权衡利弊之后,只有选择同意。虽然同意的结果是诸侯鼎立,但此时此刻,他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他只有实施五等爵位制才有合纵的可能,只有合纵有成,他才能找到机会消灭敌人。

    但许攸此计的真正目的却是让袁绍称霸,逼着袁绍放弃重建皇统。袁绍如果要重建皇统,就会失去很多盟友,失去眼前的大好形势,最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他只有尊奉天子,才能不孤立,才能连横成功,最后才能击败李翊成就霸业。霸业成功了,他想干什么都成。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袁绍此次不顾一切攻打关西,白白放弃了救回天子,平定天下的绝好机会,显然表示他没有这个耐心。

    袁绍看出了许攸的最终目的,他十分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制约,受到了侮辱。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

    六月初八,天子以及众大臣在北疆军的护卫下,开始离开长安,迁往北疆。

    六月中旬,长公主、征虏将军岳飞、平虏将军张飞、大臣张温、马日磾、崔烈、蔡邕、郑玄等十几位大臣日夜兼程赶到河东拜见天子。

    自先帝仙逝之后,天子和长公主一直天各一方。三年后再次相见,两人悲从心生,抱头痛哭。

    大臣们心里酸楚,也是暗自垂泪,唏嘘不已。

    下午,李翊以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参隶尚书事的身份,延猜太尉周忠、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等十几位三公上卿商议国事。

    天子迁往北疆后居于何处?是泉州还是邺城?还是其它地方?朝廷被毁,如何重建?

    关中、关西两次大战,如何议定?何人该承担天子蒙难,朝廷被毁的责任?

    议事上,李翊很少说话。

    张温、崔烈和马日磾过去都担任过本朝太尉,德高望重,他们成为这次议事的主要说话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