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8章 许攸献计-《召唤之三国霸业》
第(2/3)页
“因此,李翊的合纵对象,除了西凉的韩遂、马腾,益州的刘焉外,只有黄河以南的丁原、公孙瓒、刘备、刘表。曹操和袁术即使也是他的合纵对象,但李翊不会信任他们。李翊和他们联手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激化我们之间的矛盾,削弱我们的实力和掣肘我们的发展而已。”
“打击李翊的合纵之术,也就是致力我们的连横之道。我们除了河北的李翊,其它各方势力都可以联手,包括西凉的韩遂和马腾。”
“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范围的连横,是因为我们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手中没有天子。我们和其它势力一样,都是李翊的敌人,实力都不如李翊,都受到李翊的巨大威胁,因此我们就可以把没有天子的不利因素迅速转化为有利因素,让李翊像过去的董卓一样,陷入各方势力的对抗和包围之中,彻底孤立河北。”
“如果我们连横成功,天下则以黄河为界,分成两大势力。一大势力是河北李翊,一大势力是以大人为首的黄河南部州郡联军。如此一来,李翊优势尽丧,败亡之期指日可待。”
“致力连横,打击合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各方势力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在我们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他们很难相信我们,更难彻底背弃天子和李翊为敌。说句实话,很多势力,比如刘表、刘备、公孙瓒、袁术等人可能脚踩两只船,既不得罪李翊,也不得罪主公,以便静观时局变化,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要想连横成功,关键是实力,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方势力都能受益。如何在削弱李翊的实力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方势力受益?”
“改变爵制,分封公侯。”许攸此言一出,满坐皆惊。
汉朝承秦制,实行二十等爵制度。第十九等关内侯和第二十等彻侯最为显赫。汉武帝时为了避讳,改“彻侯”为“列侯”。
在秦之前的两周时期,实行的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统称诸侯。诸侯有食邑,在食邑的土地上即诸侯国行使军政大权。
到了战国时,各国纷纷变法。秦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这个制度一直延用至今。
汉高祖建国时,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实行封建与郡县并行的政策,大量分封自己的亲属为封国的国君。这些国君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军政大权。他们相当于两周时期的五等爵诸侯,但这些封国的国君只能称“王”。二十等爵中的列侯,在名义上也相当于两周时期五等爵中的诸侯,但他们只食封邑,没有军政大权。
汉高祖曾令众臣设誓:“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可见“王”、“侯”两爵的尊贵。这里的“侯”,就是指二十等爵制中的关内侯和列侯。
由“七国之乱”到汉武帝集权后,封国的“王”逐渐失去了诸侯地位。同时间,由于战争多,因军功而封侯的人也非常多,关内侯与列侯站满了朝堂,这是武人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