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节 骄兵必败-《大国崛起1900》


    第(2/3)页

    一个师长而已,跟此时的隆美尔相比,只是一个小角色,而且只是一个小胜罢了。

    隆美尔这样告诉自己,不值得吧对方当回事,其实不在于胜败大小,而在于对方身份,如果主持埋伏的是叶戈罗夫这样的苏军高级指挥官,隆美尔也许会很在意,反而是被一个无名小卒打败。隆美尔有些无动于衷。

    向张作霖汇报了战况,隆美尔表示,第四集团军完全有能力攻下安加拉港,不需要任何增援。

    接着很快就返回前线。可对苏军的稳固防线,隆美尔确实一筹莫展。

    确实如他所料,飞机投放的汽油燃烧弹、毒气弹,对这种立体阵地效果不大,毕竟毒气弹打了那么长时间。双方都有了应对的方法,苏军虽然不是人人都有防毒面具,可是他们的坑道是可以密封的,对方打毒气弹的时候,他们躲进坑道,封上门,只留几个带面具的观察哨在外面就行。

    投掷汽油燃烧弹的话,他们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对于在串成蛛网的地下坑道,汽油燃烧弹起不到太好的效果。既无法烧死对方,也无法抽干氧气。显然这是苏军专业工程师设计过的。

    其实对这种要塞化的阵地,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只有让坦克保护步兵直接冲上去攻占,但是隆美尔不太乐意这么做,根据几个月的侦查,他判断出安加拉港就只有5万左右苏军,兵力只是他的一半,如果这样还要付出惨重牺牲才能攻占对方的阵地,那简直就是失败。

    经历过一战之后。德国的军事理论领域中,开始出现一种低伤亡战争的研究,已经有人提出在飞机、坦克、大炮等重火力全面占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运动战大范围歼灭敌人。

    闪电战也不是一个灵光一闪。而是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撑的,最早的是英国人写的坦克战理论,德国人将其发扬开来,从而出现了布置严密,配合精确的闪电战战术。如果只是指挥官的灵机一动,就出现了闪电战。那也太小看别的国家,也太小看闪电战战术了。

    二战中自始至终只有德国人在使用闪电战术,苏俄强调的是重火力强攻,美军更是把重火力平推战术发展到了极致,难道他们就不知道闪电战理论?是他们没有配套的理论储备和战术经验,连演习都没有进行过,怎么让从班级步兵到坦克集群配合到一起?

    因此闪电战术,是必须有一只训练有素,配合严密的精干军队相互合作的,就好像一架精密的机器那样运作,才能起到奇效,否则只是一味的强调突击,敌人是乱了,恐怕自己也该乱了。

    不过此时闪电战理论还没有成熟,隆美尔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加上手里的军队也没有那么精锐,所以即便有理论,他也无法应用,但隆美尔想试试。

    试试,这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交给他的最大任务,用十万人命来试探一下苏军的战斗力,这简直就是阿道夫梦寐以求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