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节 通胀压力-《大国崛起1900》


    第(2/3)页

    因此米青这300亿两几乎快有1000亿美元了。

    这300亿两,主要用来维持5000万国家雇员的工资,日薪一两,每日就是5000万两,一年一百多亿,另外还要采购各种设备,很显然最后政府的赤字绝不会仅仅这么点。

    不过不用担心政府的信用,杨潮那2万吨黄金,可是实打实的100亿两硬通货,以这些硬通货作为利息抵押品,政府借个1000亿两国债,还是轻轻松松的。央行用这笔英国货为储备金,发行1000两纸币来收购政府债券,也没有问题。

    但杨潮需要担心的是通货膨胀,不管怎么处理,最终都有几百亿两纸币实打实的从政府手里流入了工人、企业手中,这么庞大的纸币涌入经济中,不造成通货膨胀才怪了。

    事实上,温和的通胀已经开始了,通过法律确定的最低工资,好容易将雇工的工资涨了起来,如果最后都被通胀给吞掉,那就太让人惋惜了,因为工资提高后,整个国家的成本大大提高,竞争力大大下降,以经济竞争力下降为代价,如果还没有实实在在的提高人均收入,那实在是太悲催了。

    所以制止通货膨胀,已经是杨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趁着现在通胀还没有爆发,将这股趋势扼杀在萌芽中。

    跟银行界的朋友开会商议。

    张家傲要求央行抛售债券,从市场上将现金收拢起来,同时提高贴现率,无论是抛售债券,还是提高贴现,运用这些金融工具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市场利率,让钱收拢到银行中,而不是持续进入经济中循环。

    杨潮却不同意,投入资金,跟通货膨胀是一对好兄弟,钱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人为的紧缩流通来遏制通胀,是这个时代的通性原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会造成一个恶果,那就是压制私人投资。

    目前国家承担了大量的赤字,目的在于刺激经济,如果又压制了私人投资的话,那就等于政府不断的取代私人投资的角色。美国人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他们不但动用政府权力大力推动财政赤字,进行大型公共工程的建设,同时提高利率收紧流通,而且采取高税收的方式,罗斯福时代,美国税收高达50%以上,虽然有效的遏制了恶性通胀和高失业率,可是严重限制了美国的私人投资,知道罗斯福时候那一年,美国私人投资才第一次增长。

    所以杨潮不可能不吸取这种教训,他目前的做法是,在推动政府赤字的同时,却没有像美国那样加税,他是希望政府赤字下流出去那些货币,能够流入投资者手里,而不是转了一圈又被政府用高税收给收上来了。

    促进私人投资,这才经济危机终结的最后方法。

    但是既不能收紧赤字,又不能提高利率,通胀的压力确实很大。

    杨潮想了想道:“目前通胀主要发生在消费品类,老百姓手里有钱了,自然要消费的,消费不是坏事,但是之前提高日薪一两的最低工资制度,也波及到了农村,现在农村的雇工也必须执行日薪一两,所以猪牛羊肉、葱姜蒜菜等等食品价格必然要涨。”

    农用副食品的价格,一方面是农民的生产成本高了,当然要提高价格,一方面是城里人工资涨了,也能接受。但根本原因还是老百姓手里突然钱多了,一开始刚刚经历危机的百姓还不敢花钱,可是一年过去后,手里多少攒了些钱,不可避免要消费,日薪一两的法规下,即便是普通雇工一年也有360两工资,省吃俭用的人,一年来攒下两百两不是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