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中的猫腻李维诺夫一眼就看的出来,英国佬在广东拥有巨大的利益,他们对广东地方当局的影响很大。一旦中国失去了对西伯利亚的控制,那么英国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石油供应,在这个经济危机时代,石油收入对英国政府已经是至关重要的支柱了。 广东政府则能自然而然的成为中东石油进口的第一基地,到时候从中东英国控制的油田出产的石油,通过英国人的船队运到广东英国人管理的港口,在储存到英国人设计的石油储备库,最后炼化成各种燃油,在从这里分销到全国各地去。广东将以此为基础,打破东营垄断的中国炼油产业。广东将取而代之,成为中国新的炼油基地。 已经跟缅甸通过铁路相连的云南,也十分渴望分一杯羹,也比较支持放弃西伯利亚那块贫瘠的土地。云南虽然不认为自己可以跟广东竞争中国石油冶炼基地的地位,但是他们认为中东石油通过缅甸印度洋港口上岸,经过铁路运输到云南加工之后,分销到西南三省还是不成问题的,他们做云贵川三省的冶炼基地绰绰有余,甚至还能扩散到湖广。 与岭南省份的目标一致不同,北方省份的态度十分矛盾。有些议员倾向于不介入,有的议员倾向于尽快介入,甚至同一个省的议员都无法达成一致,因为他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比如山东籍议员,有的背后站着的是正在向苏俄大量提供机器设备的设备制造商,有的则代表分享到军工生产利润的军功企业,在比如临近西伯利亚的蒙古和东北地方,有些议员坚决反对介入战争,因为他们更乐意看到西伯利亚被苏俄占领。那样来自西伯利亚的羊毛等产品就不会对蒙古高原上的同类产品造成影响了,可同样是蒙古的议员,代表经营跨境贸易的就非常反对让苏俄兼并西伯利亚,那样他们以后就无法跟这个地区做生意了,此外还有自身比较激进的,有比较温和的,有对沙皇同情的,有对苏俄认可的,复杂到了极点,所以国会几乎天天讨论,却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来。 如此复杂的局势,让李维诺夫十分头大的情况下,也感觉到很庆幸,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如果想要介入战争,没有长时间的扯皮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政府必须说服那些跟苏俄贸易获利的利益集团,必须说服那些对沙俄排华有恶感的民族主义集团,要说服想要取代西伯利亚石油供应的南方利益集团,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 可正是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苏俄必须小心翼翼,所以他们才不敢冒险切断铁路线,让中国人得到一个介入战争的借口。 李维诺夫也不打算切断这条线,甚至哪怕苏俄占领了这里,也可以利用这条线运输机器设备,同时向中国出口石油和矿产,他们攻击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原因,还不是这里的财富,如果不是这里丰富的物产资源,他们才不会在工业计划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迫不及待的跳入这个坑中。 但是李维诺夫认为,苏俄不切断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铁路线,是一种善意,中国也有道理回应这个善意,他照会要求中国停止向沙皇政权继续提供军火,可国会中大批议员反对,还拿出自由贸易说事,苏俄说服了一些工人意识的议员为他们说话,表达军火禁运是国际公法中的中立国责任,中国理应遵守。 但那些代表资本家利益的的议员则蛮横的表示,他们不知道什么公法不公法的,他们只知道一旦停止生产,上千万工人就会失去生计,他们的老人无人赡养,他们的孩子无人照顾,将陷于饥寒。他们还无耻的表示,为了以示公平,他们决定向苏俄提供相同的武器装备,只要苏俄付得起钱,他们绝对不会禁止出口。 中国的军火质量是好,他们的技术来源是德国,现在还优于德国,在许多技术产品上,他们都有独到的技术,比如一些高强度金属的技术储备上,他们几乎是世界第一(杨潮提供了几十种配方),以这种需要高投入、长时间开发的金属材料为基础,中**火质量优良,尤其是那些重量轻,口径大的迫击炮,让苏军这段时间吃尽了苦头。 如果有钱,苏俄当然也不拒绝加强军备,可是他更倾向于自己生产,倾向与直接采购机器设备建立兵工厂,直接采购高昂的军火,那对苏俄太奢侈了,已经搜刮到要饿死人的地步,怎么可能舍得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无关紧要的地方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