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克虏伯成员-《大国崛起1900》


    第(2/3)页

    至于反孔,那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可以说是意识形态之争,跟儒家本身的好坏没有关系,孔孟教人做事的原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谁他玛能看出来是落后腐朽的封建思想?

    杨潮觉得,唯一的错误在于,将儒家思想拿来治国了,这是一套修身养性,自我修养的哲学,你拿他来治国不出错才怪,所以自从秦代之后,中国社会的组织能力就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说道治国,那还得玩法家,虽然秦法确实严苛了些,修改法律就行了,不至于连法律运行的整个社会制度都改变啊,这是典型的矫枉过正因噎废食。

    说回周馥,他不愿意借洋款敛财,但是该做的事情还得做,于是办学是他最拿手的,而且惠而不费,每年招募几百上千个学生能花多少钱?哪里有往汉阳铁厂那黑窟窿里扔的多。除了办学,他还奏请朝廷,开放了济南和周村两个商埠,周馥的目的是抵制德国人的青岛,他希望济南和周村能把青岛竞争下去。这就是后世中国海南大开发一样,是想把台湾比下去一样天真。

    事实上,开放更多的商埠,德国人巴不得呢。

    抱着这种思想,杨潮扩建烟台,还有修建铁路,是得到周馥大力支持的。

    这次杨潮办厂,周馥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只提了一条要求,那就是不要借洋款。

    周馥告诉杨潮,借洋款就要受制于洋人,办洋务本就是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若是反被洋人制了,那就不如不办。

    虽然这种理念杨潮很不认同,杨潮办厂的目的是工业化,后世把西方文明当做工业文明,其实根本就没有道理,工业革命前西方是个什么吊样子谁不知道,海盗到处跑还不是穷闹的,人家先工业化了,所以他们的文化也就是高等文化?这是什么狗屁道理,只是西方人率先抓住了工业化的机会,完成了国家向现代的华丽转身罢了。

    中国人在宋末、明末未必没有这种机会,只不过错失了而已。

    虽然不认同周馥的观念,但是对他的精神和人品还是很认同的,所以杨潮就一口答应,绝对不借洋款,其实他本来也没打算借的。

    得到周馥支持,可以在莱芜办一座兵工厂之后,杨潮这才赶赴德国人的舞会。

    让人意外的是,主持舞会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家族成员古斯塔夫·克虏伯,这座兵工厂主要就是克虏伯和毛瑟兵工厂联合修建的,技术人员也是两家来出,但是毛瑟仅仅是派了一个工程师而已,还是就在本地施工的工程师,显然不够重视。

    而克虏伯的重视,显然不在兵工厂本身,因为这座兵工厂对他们来说,利益并不算大,修建投资是德皇投资的,他们可不敢赚德皇的钱,日后运营名义上是中国政府,跟他们也没有多大关系,中国政府出的那点工人工资,无论是克虏伯还是毛瑟大概都看不上眼。

    所以毛瑟的反应是正常的,就一个卑微的工程师,但是克虏伯的反应是不正常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