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能臣孙传庭-《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3)页

    “这就不是咱们做奴婢能知道的事情了。”陈洪笑着说道:“如果没什么事情的话,孙大人跟着咱家进宫吧。”

    “好,陈公公。”孙传庭点头答应了一句。

    孙传庭被陛下召入了西苑,而且还是陈洪亲自来传话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一时之间,兵部就更热闹了,不少人暗自懊悔,怎么早前没和孙传庭打好关系呢?

    西苑之中。

    朱由校正在避暑,只差抱着冰块了。

    说起来快到秋天了,这天气怎么还这么热呢?

    不是说大明朝要冷了吗?这冷空气都跑到哪里去了?

    此时此刻,朱由校突然无比怀念空调和冰淇淋。不过,盐水冰棍也挺解暑的,改天叫宫里做点牛奶冰棍。

    “皇爷,孙传庭来了。”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让他进来吧。”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冰袋。

    时间不长,孙传庭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恭敬的行礼道:“臣孙传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一番孙传庭,此时的孙传庭还很年轻,看起来颇有朝气,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精神,这让他很满意。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今天找爱卿过来,是有些事情想和爱卿聊一聊。朕这一次让爱卿去西南,想听一听爱卿关于西南的想法。”

    孙传庭没想到陛下找自己是为了这件事情,顿时有一些发蒙,他实在是不知道什么情况。

    对于自己为什么去西南,孙传庭不了解,对于陛下问的问题,他也不了解。

    在孙传庭看来,即便是有人保举自己去西南,多半也是让自己去镀金的。

    要知道西南总督是袁可立,那可是一位老臣,陛下要询问对西南的看法和做法,该是问他,而不是问自己。

    可是怎么就问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不过既然陛下问到自己头上来了,躲肯定是躲不掉的。

    真的想去镀金的人。这个时候肯定就露馅了,但是孙传庭不是,在得到这个任命之后,他就已经做了不少功课了。

    于是孙传庭向前一步说道:“臣以为应该是剿抚并举,先剿后抚,同时要严惩西南的官吏,澄清西南的吏治,如此方可安稳。”

    看了孙传庭一眼,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继续说吧。”

    “是,陛下。西南之地自古就乱,乃蛮夷之所在,当地百姓并不开化。所以想要招抚,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其中有奢崇明这样的野心勃勃之辈。”

    “所以臣定下先剿后抚的策略,将奢崇明之流,全部剿灭。一来可以肃清这些野心勃勃之辈,没了他们便没有人闹事造反;二来也可以震慑西南,让他们知道,敢对大明不敬,死路一条!”

    看了一眼孙传庭,朱由校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面满意得很。

    果然是有能力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很合适,手段拿捏的也很好,只要能够把事情顺利的做好,这就是一代能臣的架子。

    如果不是因为孙传庭太年轻、资历太浅、威望太轻,震慑不住西南的官员,这一次的西南总督就会是他了。

    不过从西南回来就好了,自己就可以重用他了。也可以让他积累一下经验,相信到时候他会更加的成熟能干。

    孙传庭继续说道:“在完成了剿灭之后,就可以就地招抚,将那些愿意投降、真心投降的人全部纳入大明的户籍,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子民。同时废除土司制度,直接改土归流。”

    朱由校心里大为赞同,孙传庭这是要搞一次大的呀,不过正合自己的意,自己就是要这么搞。

    上一次大明搞改土归流还是在万历年间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杨应龙造反。

    万历十八年,播州宣慰司杨应龙反叛,万历帝派二十四万大军,于万历二十八年平定叛乱,杨应龙自杀。

    此役为万历三大征之一,播州之役结束,明军将播州一分为二,置遵义、平越二府。

    这一次自己平定了西南之后,也要进行改土归流。

    看来孙传庭的确有准备,所说的也全都切中要害。

    虽然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但是确定了路之后,详细的往前走就容易多了。

    有了一个指导思想,后面就容易了。

    朱由校温和的笑着说道:“爱卿继续说吧。”

    “是,陛下。”孙传庭答应了一声,继续说道:“臣看了兵部关于西南的一些旧档,贵州提学道刘锡玄曾上书朝廷:

    “云贵当地百姓遭受贪官污吏的盘剥,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当地土司也压榨百姓,百姓无一不愤怒。

    “足见当时不仅夷民受到汉族官员的剥削,甚至土司也备受流官“脧削”。”

    “如此一来,夷民活不下去了,自然就给了奢崇明这样野心勃勃之辈机会。他们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了朝廷,带着手下人造反了。”

    “所以臣以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整肃西南的官场、澄清西南的吏治;同时改土归流,将夷民化汉;派遣读书人到西南去,宣威教化。如此一来,西南几十年之后必然归于我大明正统。”

    看着侃侃而谈的孙传庭,朱由校叹了一口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