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作恶多端,永不超生-《大唐第一神探》


    第(1/3)页

    “孤身桥”,“奈何涧”。

    这是这座“阎罗丘”上,一个远近闻名的地界。

    多年前,这里只是个断崖,没有桥。

    许多要到对面山上打猎的山民,必须绕到山下、再爬到对面去,很累人。

    山民们想修桥,可又没人懂得,怎么修这种悬空桥。

    他们每次走到这断崖前,都只能望着崖下的涧流,叹息奈何。

    所以,就有了这个“奈何涧“的名称。

    后来,山下的一条村里,来了个教书先生。

    他是个善心人,见山民们都不容易,就倾尽家财,从京城请来工匠,修了这座吊桥。

    山民们都欢呼雀跃,簇拥着先生来到断崖上。

    他们请先生先走上吊桥,远眺山下的秦地风光。

    先生也很高兴,就当场吟诗一首,诗里有“斯为极乐地,奈何一孤身”的句子。

    于是,这座桥也有了它的名字——“孤身桥。”

    山民们为了感谢这位先生,就在悬崖边上立了块碑,详细记载了先生的善举,以此流传后世。

    后来不久,村里来了个外地的富商。

    说是这村里的地下有铁石,值很多钱财,他要全买下来开挖。

    山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靠的就是这一亩三分地来养活自己,卖了出去,拿什么来安身?

    没有人肯。

    那富商就恼羞成怒,找了一大帮打手来殴打恐吓村民,还说如果他们不搬走,就一把火将村子烧光。

    山民们纯朴怕事,都没人敢出声。

    唯有那位教书先生挺身而出,带着村民和富商周旋,弄得富商灰头土脸的,过了很久还是没能得手。

    终于有一日,那富商决定妥协了。

    他私底下找到教书先生,说是约着一起商议,找个折衷的法子。

    商议的地点,就约在了这个“奈何涧”前的悬崖上。

    当晚,教书先生按照约定,孤身前往。

    没想到,富商早就安排下了打手,等先生一到,就把他狠狠殴打折磨了一番。

    富商还亲自上去,拿起棍子,把先生的两只手都打断了。

    然后再让人把鲜血淋漓的先生,抛下了那条奈何涧。

    第二日,山民们发现先生不见了,正想去找。

    那富商就带着一大帮的打手进了村,强行把村里的房屋全都拆了,所有胆敢反抗的人,都被打得半死。

    富商终于得偿所愿,将所有山民从村子里赶了出去,变成了流离失所的难民。

    随后,他就让人把村里的地、连同祖坟,全都刨开,开始挖他的铁石。

    铁石陆续挖起来卖出去,钱财滚滚而来,富商高兴极了。

    有一日,他兴致大发,就到这条“孤身桥”上走了一个来回。

    回到悬崖边的时候,他看到了那块石碑。碑上刻着红色的字,还写着先生的仁善事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