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孙尚书-《慕红裳》


    第(2/3)页

    “臣与他是同榜,亦是多年好友。”孙尚书叹了口气:“便是不用问,臣也知道他是什么态度。他与谢相是姻亲,这样的事,说与他,也让他徒增为难而已。其实……就算不说,他恐怕也是心里有数的,只是这层窗户纸,没人点破而已。”

    “孙大人这一次倒是说了实话。”郑瑛语气缓和了几分,倒不像之前一样冷淡疏远。

    “王爷明察秋毫,臣并不敢欺瞒。”孙尚书语气诚恳地答道:“臣承认,臣有私心,因此很花了些时日才下定决心。但臣还是那句话,王爷请放心,臣今日既然进了信王府,就没有再回头的打算。臣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仅仅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王爷,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上,牵涉到咱们大周的未来。臣是大周之臣,为臣的本分是什么,臣知晓。因此臣今日的决定,绝不是仅仅处于一己之私。”

    说着说着,孙尚书突然跪下了,郑重地向郑瑛行了个大礼:“殿下,臣愿意信任您,相信您今后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这话说得七分真,三分假。戏倒是做得十足。如此一番唱念做打,看起来夸张,但却是必要之举。

    唱戏的孙尚书,和看戏的郑瑛其实都心知肚明,但两人心照不宣,看破不说破。

    什么相信郑瑛能成为一代明君,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其实郑瑛心里清楚,在大部分朝臣眼里,他与郑瑾的个人条件其实相差不大。

    孙尚书选了他,是因为觉得能在投资在他身上,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就如他之前所言,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在这一次的军资被劫案中保住性命,他要的是全身而退,保住前途地位。因此,这无非是孙尚书的一场政治豪赌而已。若是孙尚书去投靠郑瑾,有李相拦在牵头,他的前途可不那么稳当。

    这才是孙尚书出现在这里的最主要原因。

    毕竟,孙尚书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一次军资被劫案的内幕。他是真的倾向于相信朝廷内部出了奸细呢!

    孙尚书跪着,郑瑛站在,屋里安静了片刻,最后郑瑛弯下腰,亲自扶起了孙尚书。这一举动,顿时让紧张地将心提到嗓子眼的孙尚书放松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