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满清每年征收多少厘金? 在19世纪中期各地上报的数字就达到千万两之多,到五十年后,甚至达到四千余万两,而对于事实上各地厘金局通过巧立名目、额外浮收、多收少报等方式中饱私囊,每年实际征收的厘金至少十几倍于此,甚至有人估计可能二十倍于此。 也正因为有这个借鉴,施奕文才会对钞关征税充满信心,既然满清包括中饱私囊的实际征收可以达到几亿两,那么换成自己这边,通过钞关怎么着,也能征收个一两千万两吧。 “毕竟,这天下商业越是繁荣,钞关的收的税金就会越高,当然,前提是要保持钞关足够清廉,否则势必会有官员中饱私囊,就像现在这样,大抵上,钞关都应征的税,不是被逃掉了,就是被官员污吏给中饱私囊了。” “致远,既然钞关如此重要,那你觉得朝廷有可能会把它交给皇帝吗?” 吴才直接反问道。 “会的,因为现在,没有人认识到,钞关的重要性,……” 就像另一个时空中,满清上下没有人意识到海关的重要性,直到海关关税从最初的十几万两增加到几千万两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海关是何等的重要,现在的钞关……同样也是如此。 话声微微一顿,施奕文又说道。 “几乎没有人意识到,钞关,其实是征收商税的唯一办法,至于坐地的门市税,进城税,其实根本就是摆设,估且不说门市税有税吏不依实征收,那些门市税,一间酒楼一月才只要缴二三两银子,一间杂货铺不过几百文钱,而且生意要是差的话,还可以免税,其实生意差不差,全在乎税吏……” 摇摇头,施奕文甚至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中,朋友开的服装店,营业额少于五千是免税的,于是乎他的店从开业到关门的五年中,从来没缴过税,不是没缴过,是把钱交给了其它人,至于发票……这世间又有多少人买东西要发票?甚至就是许多地方的大型超市,也不按规定在收银台装税控机。都是有需要的话凭小票到服务台换发票。可问题在于,有多少人去换发票?不换发票自然也就收到不3%的营业税以及其它相应附加了。 也正因如此,另一个时空里的中国,从来就没有指往在消费环节征税,甚至默许偷税漏税的情况存在,毕竟,店店查办、单单核对的成本,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不现实,除非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但是国家的税收需要保证,因此采用通过对商品流转环节征收增值税的方式征收的流转税。 而所谓“厘金”,就是在普通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诸多环节,普遍征收的商品税收。其实,尽管“厘金”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恶税,但就一定意义上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商税,也是国家唯一可以有效掌握的税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