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人口买卖-《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云南巡抚王三善边走边看,不时询问,兵器局的官吏陪同在侧,给予解答。
“这是改进后的火箭?”王三善在火箭发射架前停步,饶有兴致地打量着。
火箭因其简便易携带,射程又远的优势,正在明军中普遍装备。而改进型发射架不再是单排,而是多排,形似后世的多管火箭炮。
兵器局的主管是京师兵器火药局的高级工程师,姓赵名谓,还是孙元化的学生,此次独当一面,成为主官。
“回王大人。”赵谓伸手指点着解说道:“这与以前的火箭发射没有两样,只是发射的数量大大增加。您看,这是三排十二管的,那边还有两排八管的。”
停顿了一下,他又指着旁边的火箭说道:“其实,改进最大的是火箭本身。加装了尾翼,稳定性和精准度有很大的提升。”
王三善连连点头,赞道:“原来如此。本官又长了见识。”
兵工厂主要生产弹药,以及枪械武器的修理。再加上火箭和青铜重迫,基本上能够满足伐缅的战争所需。
这主要是考虑到缅甸的地形地势,重型火炮运输不便,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有了火箭和重迫,射程上便远远超过缅人,远程轰炸就是吊打;中近距的火力则主要是佛朗机炮,以及燧发枪的攒射。
不要说缅人,现在世界上的所有陆军都算上,在火力方面,都比明军要弱上很多。只要战士们不是软脚虾,正常作战的话,明军没有失败的道理。
王三善参观视察完毕,走出戒备森严的兵工厂,又想起一事,对旁边的官员问道:“调集川滇马匹,还要加快。”
“大人放心。”官员躬身道:“数量只能超额,不会缺少。”
川滇马匹矮小,不善冲锋,但耐力强、能负重,行走复杂道路,或者是山路,最是合适。
火力的强大,依靠的是弹药的供给。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个宗旨,已经被明军越来越重视并接受。
至于粮草等物资,伐缅之战的原则是就地获取,也就是以战养战。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明军的后勤压力。
已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缅地的粮食要收割了,正好是给明军准备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