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高迎祥、李鸿基-《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这里是银川驿,座落在银川河谷中段的西番庄,银川河从驿馆西边流向黄河,是河州通往青海、河西等地的第一驿站,位置十分重要。

    明成化年间设银川里,驿站所处,很早以前就是交通要冲。附近的凤林关、凤林渡、莲花渡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隘和津渡。

    自明宣宗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国策,进行全面战略收缩,北疆萎缩至长城一带,东北地区缩至辽东,西北地区则退至嘉峪关,对青藏地区已不能有效控制。

    可从平辽之后,朝廷加大了对西北的投入力度,洮州、河州、西宁三卫的兵力增加,装备更新,显示出了皇帝对于重振西北军事的雄心。

    而银川驿等西北驿站,也得到了资金扶持,或新建,或整修,驿卒的人数也有增长。

    自元朝建立内地通往西藏的驿站、驿路以来,经过百多年的频繁交往,到了明朝永乐朝,原有交通组织又进行了调整,修复,内地和西藏各重要地区的交通,更加畅通无阻。

    当时,僧俗官吏、商贾、朝佛香客,络绎不绝,出现了“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的景况。

    如今,皇帝又展现了复置驿站,以通西域之使,并恢复内地和西藏各重要地区交通的雄心壮志。

    而中华商会则竭力报效,投入资金和人力,力争将商路依托驿站延伸,连通西域和青藏。

    在朝廷的政策推动中,甘陕并未因灾害而停止拓展。相反,在以工代赈和扩军备战之下,百姓们倒是多了选择,而不是逃荒,或者是饿死。

    银川驿受政策之利的影响,境况大有好转。除了传递公文,邮件包裹也开始递送,收入自然是有所提高。

    “黄娃子,有人找哇!”看门驿卒大声叫着李鸿基的小名,把门推开缝隙,放进来两个人。

    一个中年男人,高大魁梧,走起路来便显得孔武有力;另一个还是少年,可也长得壮实。

    李鸿基起身上前几步,辨认出了来人身份,赶忙迎上去,施礼问候:“见过舅父。”

    高迎祥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鸿基,看起来过得还不错。”说着,伸手示意了下少年,“多年不见,可还认得?”

    李鸿基仔细打量了一下,不太确定地说道:“是过儿?长这么大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