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励的副作用-《我真是大昏君》

    热带亚热带的丛林游击战,对于皇帝来说,是要尽量避免的。尽管缅人未必知道或掌握这个战术,但皇帝却不想存着什么侥幸心理。

    击垮缅人主力,占领阿瓦“粮仓”,这一大块地盘就够消化数年,皇帝并不想一下就灭缅甸。

    鲸吞看似痛快,却隐患很大,很可能会消化不良的。伐缅要的是收益获利,而不是持续的投入,更不是占领费用高昂的赔本买卖。

    皇帝当然知道自己的战略目标与前线将领的有所不同,一个是适可而止,用最小的代价夺得最大的利益;一个则是建功立业之心迫切,仗打得越大,战果越大越好。

    所以,皇帝才有了给王三善的指示,要他监督执行。

    王三善虽然也想在自己退仕前辉煌一下,可到底还是顾全大局,只是打擦边球,也不敢太过违旨。

    毕竟明军已经是全火器装备,对于弹药物资极为依赖。而为了伐缅作战,朝廷的支出已相当巨大,就等着尽快打完,尽快回本呢!

    幸好腾冲地区是火山地质,有汽泉、温泉、热泉、沸泉,还有硫磺塘大滚锅等热泉,解决了火药的硫磺问题。

    而且,明军讨伐缅甸也要以战养战,主要是就地抢掠或从各家附缅土司取得粮草物资。如果全部依靠后方运输补给,保守估计也要两三年的时间来储存军粮。

    即便如此,绵延的热带丛林、纵横的河谷,对于明军的行进运输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所以,王三善亲自坐镇腾冲,提调物资补给,也是让军队无后顾之忧。毕竟,他是一省巡抚,说话好使。而伐缅之战,也关系到他的荣辱。

    诸将都很放心,除了王三善的全力支持,皇帝才是最关键的。伐缅可是皇帝的意旨,更是大明帝国重拾对外扩张的第一战。

    之前不管是平辽灭奴,还是西南平叛,都应该属于大明帝国对内的战争。

    讨伐缅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皇帝热心于此,谁敢迎头浇盆冷水,第一战就闹个灰头土脸、大败亏输?

    况且,对于武将,对于军人来说,有仗打才能立军功,才能升官发财。或者说,战争对于军人来说,正是最快的晋升之路。

    这第一战打赢了,还赢得漂亮,皇帝的积极性岂不是更高?军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岂不是更多?

    再说,凭借现在明军的武器装备,再比较缅人的,只要不是庸才蠢货,兵力又不是特别悬殊,好象没有打败的可能啊?

    王三善与众将又商议了一番伐缅的计划,可却没有马上散会,脸上现出了犹豫和迟疑的神情。

    好半晌,王三善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说道:“万岁有意把战利品的四成分配给将士,以作激励和奖赏。本官觉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又担心因此政策而使附缅又反正归顺的土司遭受重大损失,甚至是与王师为敌,给缅人助战。”

    激励确实是很好的,但王三善的担忧也是正常。为了多得钱财,而肆意抢掠,把摇摆土司逼到明军的对立面,对整个伐缅作战的大局造成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