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无题-《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英子爹看了看女儿,心里嘀咕道:这个柱子,瘸了吧唧的俺不挑,可咋就不着急呢!赶紧找个媒人说亲,闺女出嫁了,自己也就安心了。

    “傻小子,傻柱子……”英子爹不知不觉地嘟囔出声。

    英子奇怪地转过头,问道:“爹,你说谁是傻子呢?”

    英子爹哼了一声,吐出浓重的烟雾,边磕打着烟袋锅,边没好气地说道:“傻不傻的,也不是我说了算,你觉得好就行。”

    说着,起身把烟袋锅往腰里一别,说道:“行了,我先回家,你继续当伙计,碰到好烟,再买点。”

    “爹——”英子叫了一声,老爹却只是摆了摆手,连头也不回地走了。

    什么意思?英子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终于是琢磨出点味儿来。姑娘抿嘴笑了一下,又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平辽啊,真的象柱子哥说的,顶多两三年就完事儿?

    英子宁愿相信这是真的,边想边走,又回到了已经扩大的店铺。

    货物的品种又增加了,吃的穿的用的,已经与内地城镇的杂货商铺相差无几。由此也可以看出,消费群体的扩大,已经不再只是军人,还有普通百姓。

    如果说中华商会之前在旅顺和皮岛设立商铺,是为了讨皇帝的欢心,做好了赔本赚吆喝的心理,现在却已经开始赚钱。

    增加光复区百姓的收入,尽快摆脱要朝廷救济的窘境,这是皇帝所确定的政策。

    经历了战乱,历尽艰险才逃入明统区,新一批的辽民百姓的家底普遍都很薄。土地也被老居民分完,不给他们找点活儿干,只能干闲,不能创造价值。

    对于光复区的辽民,朝廷本来就有优惠政策。比如种地不缴赋税,还有按人头发放的救济粮。

    现在,把徭役也取消了。动员民众运送粮草物资,也给工钱,等于是给新来的百姓找了个赚钱的工作。

    而且,在海岛和光复区已经生活了一年多的百姓,多多少少攒了点家底。不管是种地,还是打渔,或是做工,都是收入。

    手里有了余钱,必须的家用就要购买。虽然还精打细算,可也算是有了点消费能力。

    最富裕的还是家里有人当兵的,军饷足额,士兵花不了多少,也都补贴了家里。还有军属的优待,这些人家购物时就比较大方。

    消费群体的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了店铺的发展扩大,增加了商贾们添置货物的动力。

    平辽已经提上日时议程,朱由校也要想得长远。

    如何使辽东在战乱后尽快重建,使辽民尽快安居乐业、自食其力,具体的政策已经开始实施。

    ……………………

    各军镇陆续展开行动,得益于有大量备兵员进行补充,以及火枪兵训练的短周期等等因素。

    大战之后,明军这么快就恢复过来,展开了几乎没有间断的持续行动。这令后金方面感到吃惊,也颇感手忙脚乱。

    人口少、底子薄的弱点因为明军的持续行动而暴露无遗,鉴于兵力的不足,后金对军队也进行了扩充。

    青壮年已经不够,努尔哈赤只得发布汗谕,征召十五岁至五十岁的女真人扩军。

    在数量上勉强达到了要求,但质量却不敢恭维,后金军的整体战力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就算是女真人全民皆兵,也耗不过人口上亿的大明帝国。这一点,朱由校不仅能够确定,且是确定无疑。

    抱着已经能咿咿呀呀的小女娃,朱由校暂时抛开了政事的烦扰,专心地享受一个当父亲的乐趣。

    君子抱孙不抱子,这可是在《礼记?曲礼》篇中清清楚楚地写着的。也就是说,隔辈亲在古代的重视程度。

    “孙可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为君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

    听不懂吧?朱由校也不是很明白,得请教别人才知道的。

    所谓尸者,神象也。古时祭祀先人时,以活人扮作先人的形象(尸)而游祭。这神象(尸)应是先人的孙子而不是儿子。

    平民如此,皇帝(君尸)也如此,一旦已故的国君确定了充当尸的孙辈,无论官、民,包括新任皇帝都要下车行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