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帝还是很稳-《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连坐、株连,朱由校用的就是这种残酷、不人道的办法,但震慑力却非比寻常。
你不是贪吗,最后给你抄家,啥也不给你留,还让你父母兄弟、妻子儿子跟着遭殃。
一年多来,朱由校一直禀持着这样的严刑酷法。人没杀多少,贪渎之风却基本刹住。
所谓的刹住,当然是遭到处罚的贪官少了,但还要深挖,还要追究,还要坚持不懈。
别以为退仕归家了,就万事大吉。也别以为这只是一阵风,朕在位期间,严打态势都不会改变。
“微臣谢陛下隆恩。”孙承宗跪倒叩头,随即被皇上命宫人扶起。
“孙师平身,赐座。”朱由校笑呵呵的很高兴,刘兴祚反正基本上算是大获成功,正在赶来京师的路上,辽南根基稳固,形势大好啊!
而给官员们的福利待遇——防暑补贴,也落实到位。别人没资格当面谢恩,只有孙承宗在奏报军务之时,才有这个机会。
孙承宗也很振奋,辽东形势虽然一直在变好,但到现在,才算是扭转过来。建奴四面皆敌,除了龟缩,似乎并无良策。
只不过,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皇帝依然稳如老狗,非但没有催战逼战,反倒主动下旨令各军休整。
按照孙承宗对皇帝的了解,知道这又开始憋大招儿了。依着现在军工的生产速度,以及运输能力,至多半年,各部粮弹充足后,肯定又要搞什么大行动。
其实,孙承宗并不知道皇帝的全部心思,也不知道他为何会如此沉稳的原因所在。
要说后金目前所处的形势,确实很恶劣,但比历史上的最低谷,也不算差得太多。
在皇太极登基之初,明军西有宁远坚城,东有皮岛毛文龙,朝鲜亦是敌对,西北则有蒙古诸部,北方黑龙江流域还有索伦等部。
而且,后金不久之后又遇上了大饥荒,要不是袁大人卖粮给蒙古人,饿也把后金饿垮了。
所以,对于目前后金的劣势,朱由校也没有轻视低估。更没有催战逼战,而是积蓄力量,准备再重击后金。
不催战逼战,也不是就彻底息战。朱由校还有秘旨,要辽南、东江本部,以及辽西熊廷弼,要袭扰不断、各战轮战,让后金不得消停。
而再次大反攻的时间,朱由校初步定在了冬春交接。一方面,有利于辽西军队过辽泽;另一方面,明军的装备应该更换完毕,粮弹储备也支持大的军事行动。
还有一点,根据历史的了解,以及搜集到的情报,后金的粮食储备已经很少,甚至是消耗将尽。
辽南的失守,以及秋天明军要采取的袭扰烧田,更将大大加快后金的饥荒来临。
饥荒一起,后金的形势将是大坏,再加上四方发力,将后金打得半残也是大有可能。
而且,后金内部的纷乱也是大概率的事情。这就要看纳拉忠明那边的作用了,降夷来投,人心不聚,后金各部不能团结,才是最为致命的。
所以,朱由校才要以稳求胜,等待着自身战力的增强,敌人的衰弱,再大举发动。
操之过急的话,一旦失利,可能就给了后金喘息的机会。
现在三方明军紧逼,也弥补了朝鲜和蒙古诸部这较弱的盟友。使得后金需要全力应付,抽不出身去抢蒙古人的牛羊马匹,以及朝鲜的粮食人口。
粮食物资快耗尽,又抢掠不到进行补充,大饥荒将对后金造成怎样的打击,是可以预料到的。
孙承宗坐下之后,将整理好的军报一一奏上,特别讲到了刘兴祚,请示万岁如何处置。
对于反正归明的刘兴祚,孙承宗认为加官恩待是正确的。但是否能够相信,他持保留意见。
也就是说,孙老师想把刘兴祚留在京城,给个好听又虚的官职,并不给他实际的兵权。说白了,就是好好养着给外人看的。
朱由校对此没作最后的决定,在他看来,这样做固然稳妥,但却透着不信任,达不到他的目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