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树英雄、立榜样-《我真是大昏君》


    第(3/3)页

    要知道,建奴的机动兵力大概是六万,但却不是建奴真正的总兵力。如果进行动员,建奴拼凑出十万左右的人马,还是能够做到的。

    所以,屡经伤亡消耗的建奴,实力被削弱不少,可要一举荡平,还是比较困难的任务。

    关键是各个方向的明军,包括辽西明军在内,在兵力上都不具备优势。如果冒进的话,很可能遭到建奴的全力打击。

    今年的战事差不多到此为止了,要发动的话,明年开春之前,应该是个不错的时机。

    而限制明军继续展开大规模战役的因素,还有武器装备和物资。紧着造,紧着运,对于辽东十几万的明军来说,能分到的也是有限。

    热兵器的消耗果然巨大,朱由校咧了咧嘴。在心里大致估算了一下,认为辽东明军该是结束军事行动,专心练兵,加紧装备,并囤积弹药粮草的时候了。

    现代战争有弹药基数这个概念,古代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术语,但也有弹药物资的计算方法。

    很显然,辽东明军还不具备持续大战的后勤供应和物资囤积。可要囤积准备个半年左右,就正好是朱由校计划中的大反攻之期。

    连续作战、持续消耗,需要很大的物资储备,这是难以避免的。尽管和后世战争消耗的海量弹药没法比,可也要看到当时在制造和运输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朱由校不能操之过急。尽管后金已经被削弱,并在战略形势上陷入了被动。但要彻底平灭,还不是那么容易。

    现在,留给朱由校的两大难题一是保证后勤,保证粮弹的供应;其次则是力争把建奴赶出辽沈更好,还是先扫外围,把建奴最后聚歼于辽沈。

    第一个难题比较好解决,大力发展海运,并在辽西安置辽民,能够就地获得粮草物资。

    第二个难题,朱由校也有了初步判断,并有了两个选择,也是要根据建奴的行动来进行调整。

    如果建奴死占着辽沈不放,连所谓的“龙兴之地”都不要,那就围而歼之;

    如果建奴放弃辽沈,退到老巢建州。那就没什么说的,你弃我取,继续压迫和进攻就行了。

    甚至于不用进攻,只是封锁就会令建奴陷入物资匮乏的窘境,再加上小冰河期的灾害,饿也能饿死建奴。

    但那不是朱由校的标准,一劳永逸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到灾害来临,大明内部的问题,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躁动,都是大麻烦。

    生活啊,就是在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渡过的。

    朱由校已经踱至沙盘,开始冥思苦想,寻找着最快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

    皇帝还在千里之外的皇宫内冥思苦想,辽东战局却已经逐渐平静下来。

    辽南明军以沙河、毕里河为屏障,在两河之间构筑防御工事,将复州收入囊中。

    击败了代善所部,迫使其仓惶北逃,并成功地接应了刘爱塔的反正,夺得了复州和盖州。尽管又弃掉了盖州卫,但建奴守之无益,多半还会主动放弃。

    而辽南两卫在手,可以说是根基稳固,并对辽沈形成了更加有力的威胁。同时,登州作为四方布置的重要一环,就显得远了些。

    尽迁盖、复二州十数万辽民,又使得明军有了补充的兵源,土地有了耕种的劳力,实力不仅能很快恢复,还能更胜从前。

    在镇江堡,皇太极遇挫撤退,明军趁势前出占领险山堡和汤站堡,使镇江堡有了预警和屏障,对敌态势进一步扭转。

    有苟真怀、陈继盛、毛承禄三协军队,东江本部的战斗消耗也不大,牢牢牵制住了皇太极和杜度的两旗人马。

    因为有鸭绿江可供防御和运兵,对后金统治区的袭攻,是皇太极和杜度所难以防范的。

    他们最怕的就是明军沿鸭绿江而上,攻袭“龙兴之地”,不得不将部队北移,以便就近保护,或是能尽快援救。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