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八股取士之利弊-《我真是大昏君》


    第(3/3)页

    夏允彝有些好奇地问道:“敢问沈兄,既学了物理,可还要参加科举,精力和时间恐怕不是很充裕吧?”

    参加科举?自己把自己定为状元吗?

    朱由校有些好笑,但也知道这个问题对读书人很重要。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光学了知识和技术,当不了官儿,这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观念不相符合呀!

    “在下是不会去参加科举的。”朱由校沉吟着说道:“一来不想做只会八股的书呆子,埋头四书五经,辜负光阴,白白孚迷一世。哪怕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夏允彝摇头道:“沈兄这话有些偏激了。八股文虽嫌死板僵硬,屡受诟病,但若苦心研读,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亦有经世致用之高见,如张江陵的《生财有大道》一篇。”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八股能出精品者,太少了。其实,对于八股取士的弊端,朝廷亦是知道得清楚的。但因何不改?”

    环视了一下在座众人,朱由校伸出手指细细解说道:“首先,八股取士的精髓不在于通过八股文治国安邦,而是通过设定考试难度,选出可堪造就之才,由国家进行下一步培养。”

    “其次,八股文有着严格的格式规定,考官评卷时便可快速的做出客观评价。这就基本上杜绝了类似唐朝以诗赋取士,主观性强,也容易出现请托的弊病。”

    “综合起来,八股取士能保证尽量的公平,无论是地域、出身、评判标准,都照顾到了大多数。所以,纵知有弊,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前,亦不能取消。”

    能在科举考试中体现最大的公平,这是八股取士一直延续的最大原因。

    既要让考官尽观能客观地评卷,又要照顾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发展地区的举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