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朝堂惯例,罢官良招儿-《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万岁,给事中傅櫆劾赵南星‘紊旧制,植私人’……”

    耶,正想招儿呢,天上掉下个粘豆包。

    朱由校精神一振,也不听刘若愚念完,便摆手道:“明发邸报,交内阁廷议。”

    刘若愚暗自咧了下嘴,皇上这般布置,等于是又赶走了一个。

    没错,这就是当时的政治传统,或者叫朝堂惯例。

    官员一旦被人弹劾,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上疏自辩,二是乞休请辞。

    如果一开始,皇帝就倾向于被劾官员,往往会留中不发,也就是把弹劾的奏疏压下;要是连篇弹劾压不住,皇帝也会在官员乞休请辞时,慰勉挽留。

    而朱由校把弹劾奏疏明发邸报,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倾向,好象是付之公论,可也会让人猜测皇上没有回护赵南星之意。

    接下来,估计会有更多的人跟风弹劾,谁让赵南星得罪太多的人呢!

    在万历二十一年,赵南星任吏部考功司郎中,第一次参与京察时,便放出狠话:“内察之典,六年一举,君子疾邪,小人报怨,皆于此时。”

    什么意思,很简单。“咱东林党有权了,六年一次啊,真不容易。抓紧了,别错过,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往死里整哈。”

    意思是这个意思,可读书人得整得文雅点,明明是排斥异己,可还挂着君子小人的名头。

    什么君子小人,什么去邪用正,说得冠冕堂皇,就是党同伐异。

    不管你能力如何,不管你政绩好坏,专以阵营论正邪。

    这种对人不对事的京察,也亏赵南星还腆不知耻地标榜“事有益于国家,即所当为。人有合于道义,即所当与。本无可避之嫌。”

    那次京察也被视为是东林党崛起的标志,从此以后朝廷党争再无宁日。

    现在,三十年过去了,又到了报怨报仇的时候了。赵南星还执掌吏部,岂不是要更变本加厉的区分君子和小人?

    邹元标被劾求去,标志着围绕京察的争斗已经开始。赵南星成为众矢之的,毫不意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