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赤壁》明年暑假才上映,大把时间,赶着投胎呢!” 暗骂一句,这也没辙,大片就有大片的待遇,什么先来后、规矩到都是虚的。 胶片电影还是绝对主流,只有用不起胶片,没得选才用数字机,像中影、魔影两大公司旗下的洗印厂,忙起来那就是没有节假日,一天三班倒的。 抓紧时间吃完饭,接着拍摄。 这会剧组已经在准备补拍那个虚焦的镜头了,跟焦员和摄影助理在反复拉皮尺测量焦点。 胶片机就是这样麻烦,需要在走位、排练、实拍前多次测量镜头与实物的距离。 紧接着灯光师用测光表测光,现场看不到光影效果,这也是只能靠灯光师的本能、自觉、经验。 把重拍的镜头补了,紧接着继续今天的拍摄任务。 下一个镜头是张翰宇和袁荃的对手戏,下班回来的父亲和正在做饭的母亲在厨房撒狗粮。 忙了几天的邓朝难得喘口气,就在一旁找个椅子躺下了。 还是先多次测量焦点,测光表测光,然后反复走位、排练。 这这种高速轮转的工作强度下,所有人都紧绷着一根弦,只要这根线没有绷断,所有人都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状态。 紧接着开始实拍,李谦回到监视器前,看着从跟焦员那个2英寸的小屏幕上传回来的画面。 2英寸屏幕上的画面放大到17寸监视器上,只能看到大概的构图和演员的表演。 厨房里一副80年代居家打扮的袁荃正在炒着菜,下班回来的张翰宇从后面轻轻地抱住她。 “什么菜,这么香。” 两人脸贴着脸,也不知道是在说菜香还是人香。 原版两人还跳起了舞,亲了起来,不过汉化的话,就有点不合适了。 外面客厅里的收音机里,还放着87年春晚上费翔唱的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在电影开头,观众还不知道剧情,得通过这些细节,去展现两个时空的不同之处。 1987年还有一首《大约在冬季》同样爆火,不过这首歌的气氛不够欢快,和20年前父亲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不太搭。 张翰宇就这么从后面环抱着袁荃,袁荃手上还拿着锅铲在炒菜,配上欢快的歌声,一切都那么温馨。 父亲和儿子的生活,这就一眼能看出来,简直是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落魄,一个无比幸福。 甚至这个镜头都不用特写,有一个侧面的长镜头就够了。 不过紧接着,两个小屁孩冲进了厨房,前面那个一身脏兮兮的,手上抱着个同样脏不拉几的足球,嘴里喊着“妈我饿了”。 张翰宇笑着一把把儿子抱了起来,“小队长,今天没把人家玻璃踢碎吧,爸爸考验一下你的球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