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科举高中-《光熹帝国》
第(2/3)页
七日后放榜,结果让刘辩意外。本想着以郭嘉的能力能够独占鳌头,取得状元之位,想不到郭嘉只是屈居探花,状元竟然是司马朗。
司马朗是什么人刘辩当然知道。不过他更了解的还是司马朗的弟弟,那个名驰三国,能与诸葛孔明相对抗的一代奸雄司马懿。
司马氏乃是河内大族,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现在在朝中出任治书御史之职。董卓入洛阳之时,司马防见洛阳局势混乱,便命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想不到董卓很快就被刘辩摆平了,不过司马防还是将家人送回了家乡,只不过长子司马朗却留了下来。
此时司马朗刚刚及冠,司马防将他留到洛阳,是想在朝廷上为他谋得出路,正好赶上朝廷实行科举,司马朗一下子就独占鳌头。
说实话,因为没有他弟弟司马懿那么有名,刘辩一开始对司马朗能夺得状元多少抱有怀疑。不过想到这次科举主考官卢植的正直和蔡邕对学问的谨慎,应该不会对司马朗徇私。
不过刘辩将司马朗和郭嘉的考卷调出来查看,却发现问题还是出现在卢植和蔡邕的身上。
此次科举考试的内容既不是经义也不是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就是策论,一共十道策论题,涵盖朝堂地方的管理,政治军事各个方面。卢植和蔡邕都是标准的儒家士大夫,司马防的策论也是依据儒家思想而言,相比较郭嘉的墨家思想自然更令卢植等人看重。
这无关公平,科举制度刘辩做的再完善,也是人来评卷。尤其是像策论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评分的高下难免会掺杂着考官个人的喜恶。所以郭嘉屈居了司马朗之下并不是说郭嘉的才学不如他,盖因他的策论思想不对考官的口味。
不过好在卢植和蔡邕都是当世大儒,看出郭嘉亦非常人,虽然文章不对他们的喜好,可也没有使他落第,只是让他屈于探花之位。
刘辩在错愕一下后也没有太在意,郭嘉考出什么名次对他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郭嘉已经进入朝堂在他的掌握之中。那个司马朗也不错,历史上久任地方官,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尤其是他那个近乎于妖的弟弟,绝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人。
然而现在让刘辩注意的,却是此次科举身居榜眼的人——徐庶。
这个名字出现在刘辩的眼中,比司马朗突然取得状元之位还令他愕然。这位大神怎么也来了,在刘辩的眼里徐庶的能力可不亚于卧龙凤雏的。
突然想到了茶楼里和石广元坐在一起的那个灰衣文士,刘辩回来后一直都在猜测他的身份,难道那就是徐庶?
派人徐庶所住的驿馆去找,结果返回来的消息更让人错愕,人没了。
大汉帝国第一次科举考试,结果第二名的榜眼跑了,这对刘辩来讲无疑是一件打脸的事。想到了郭嘉有可能了解内情,便把他叫来濯龙园一问。
来到濯龙园的郭嘉倒也没有什么拘束之感,也不提刘辩在避风塘乔装隐姓之事,洒脱的向刘辩深施一礼,道:“草民郭嘉拜见陛下。”
刘辩也厚颜无耻的装作没有那事一样,轻抬郭嘉的手臂说:“奉孝不必多礼。”
刘辩手指长桌前的椅子,道:“奉孝请坐。”
郭嘉深吸了一口气。刘辩继位以来,濯龙园已经逐渐成为了大汉的政治中心,能在这里与天子坐而论道那是所有臣工和士大夫的荣耀,也只有天子所倚重的重臣和亲信才有这种待遇。刘辩让他坐在这里无疑在向他表明,你是朕的自己人。
就算郭嘉是性情洒脱,看惯云淡风轻的人也难免心头一震。迟疑的不敢去坐,喃喃的说道:“陛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