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找寻灵魂-《大美时代》


    第(3/3)页

    就像他早上给那寺庙里面的和尚说的那样,菩萨、佛祖的造型是什么样,其实在几百上千年的传承中,早就被总结出来三十二相,不是说像孙猴子那样七十二变,而是指佛像从头到脚三十二处部位的标准。

    其中涉及面部的五官甚至精细到睫毛是什么样,都清晰的要求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

    这就是为了在各种艺人口耳相传的手艺传承中不要走样,大体上可能会有当时时代的特征、当地的一些变化,但总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这些准则在万长生心里,已经如同什么画画不能用黑色一样,成了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而且那些菩萨的面部五官,眼耳口鼻的细节,对他来说基本上不加思索的就会从手下流淌出来!

    就是能快到这种地步。

    而且就像他当初给杜雯做的第一只头雕小印章一样,万长生并不是把整个头都雕出来,而是仿佛只切开一个面,从一个角度慢慢显现出那种慈眉善目,普度众生的脸胖,连头上的肉髻都只露出了最下面的一排,底部稍微过了下巴而已。

    这样他的雕刻就反而取巧得多,另外一面多的背部依旧保持原样的方正不动。

    反而和雕琢的面部形成了对比。

    让看着他雕刻的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受。

    学生们很激动,甚至有齐声协力给万长生加油的趋势。

    被郭槐生抬头摇摇制止了,他的感悟力当然强横,缓缓感叹:“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万长生的雕琢,是在从石头中,把一尊佛给救出来?”

    学生们安静瞬间,然后忍不住使劲鼓掌!

    对!

    就是这种感觉。

    那块石头里面,好像本来就一个灵魂!

    现在雕刻,不过是把那石头里面藏着的灵魂解救出来!

    恰恰就是原本的石头方块,只是一个局部露出这么一张脸,越来越显得栩栩如生慈悲为怀的脸。

    就越觉得这才石头本来的面目!

    原来雕刻,还有这样的魅力!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