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迫于无奈-《大顺皇朝》


    第(2/3)页

    农户自嘲地笑了笑,颓然地坐在板凳上,说道:“不过还好,仅仅是卖给了村头的宋老爷,他人好。见我和浑家实在养不活这些孩儿,便都收下了。要是邻村的,那是全都卖给了外人,今生都别想再见了。”

    不仅是苏轼,就连秦明他们,都听得异常震惊,脱口问道:“你有几亩地,为何养不活一家七口?”

    农户突然愤恨地说道:“几⑨%dǐng⑨%diǎn⑨%小⑨%说,.2▲3.↙o<  s="arn:2p  0  2p  0">s_();

    亩地?就算有几十亩地又如何,还不一样沦落到今时今日这地步?不瞒各位官人,我祖上原先也富阔过。曾有良田百亩。可架不住他的儿子多啊,每人分一diǎn。传到我这里,竟然只分到一亩八分地,还是瘦田!娶个浑家,原以为多个人会好些,却不料彩礼又花光了积蓄。剩下五个儿女,一亩八分地里面能有多少粮食打?不过三百来斤!交了税,还剩两百斤出头的样子。吃穿用度,全靠这一亩八分地,不卖了他们,难道叫他们和我这没用的爹爹,一同吃苦受罪?他们在宋老爷家,吃得好,穿得好,住得也比我这狗窝好多了。我浑家每日帮宋老爷养蚕织布,混一口饭吃,顺带还能见他们一见,这已经算很好了!”

    苏轼静静地听着他诉苦,发现好像也没有说道重diǎn。等他发泄完了之后,苏轼才缓缓地问道:“既然大哥说自个是算好的了,那不好的呢?”

    农户冷笑一声,说道:“若是命不好的,生下孩儿来,养到三四岁,便卖给梓州城里的老爷们。女孩儿好卖,要是男孩儿,还得挑三拣四。价钱,还不如一头羊高!”

    苏轼听到这,总算琢磨出一些味道来。原来不是人贩子猖獗,而是这些自耕农,实在走投无路,才鬻儿卖女,换来他们的孩儿生存的机会。

    这年头,又没有什么卫生避孕常识,农民娶了老婆之后,就好像成了造、人机器,根本停不下来。像这个农户,五个已经算少的了。要是其余的,没有七八个,都不算显眼的。

    多一张嘴就得多一份口粮,可田地就这么多,粮食也就那么多,根本不够养活一大家子的,怎么办?虎毒尚不食子,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了换来儿女的生存,只能鬻儿卖女了,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要是能养活他们,谁还会鬻儿卖女啊!

    苏轼不死心,继续试探道:“难道就没有人贩子拐卖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