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商人-《隋末大业》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有卤井,取了卤水,不一定是能得到上好的盐。,

    县中曹佐走后,陈平便取了纸笔,回忆着卤水取盐的方法。不只是去苦味,还有其它的一些工序和方法,陈平都一一是写了下来。

    不算完备,可放在这个时候,给如董宏之类在制盐方面有经验的人看到,完全是能发挥启发性的作用。

    有时候,只需一个方向,一个亮点,就能是提升产品的性能。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陈平知晓的传统井盐制造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可以提高浓度节约燃料。将木头支成倒三角形的架子,上面铺满藤条或者稻草,有点类似茅草房,将卤盐水浇淋在蓬上,经过太阳蒸发后,反复几次后再排到锅中熬制。

    这木头架子相当于浓缩器,此时正是夏日,煤炭紧缺,用这个方法可以很大的节省木材。

    这是陈平写的一点,毛笔依旧是不习惯,陈平用的炭笔,不过字迹却未用简体,照着此时的楷体字,一笔一画,写得很是认真。

    熬制的盐这个时候杂质还是较多的,需要是去掉杂质。董宏等人尝试过无数次,可依旧是未找到解决的办法。

    陈平却是知道,这里需要是用到豆浆。

    大豆这东西田地里就有种植,已是快到收获的时日,往日里留存的也还有,就是县衙东边的义仓中,可能也还储存着。真是短缺了,拿出一些来暂时用着,影响也不大。

    “恩,记得是要先将卤水倒入锅中加热,煮沸出现盐花和悬浊物时,再将黄豆浆按着一定的比例下锅”陈平停了笔,皱着眉头,“这个比例是多少来着?”

    想了片刻,陈平依旧是没能记起来,或许记忆深处,就没有这个比例。

    毕竟这个陈平也只是看过,听说过,具体的操作,还真是未有过。

    想了想,陈平在后面加了几个字:“具体的比例,可以取部分的卤水和黄豆浆先试。”

    点子陈平负责给,实施部分,有董弘,甚至是下面一帮的制盐工人就成。

    往烧热的卤水中加黄豆浆,是因为可以吸除卤水中的硫酸钙等杂质。这点陈平心中清楚,可是不能写出来。

    “最后再将泡沫清除干净。”架浓卤,净卤水,兑卤水,加新水,熬干成盐,一步步的,此时想来该是都有的,差得只是改善,再有下豆浆去苦味这一道工序,陈平停了笔,卷起桌上的纸,收入衣袍口袋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