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各方关注-《谍网》


    第(2/3)页

    “我师兄不喜欢在特务机关工作,可目前是身不由己,这家公司的副经理周海文也是我的师兄,他说公司有日本宪兵司令部的免检通行权力,将来对沪市的工商界,是有一定便利的。”6琨瑜说道。

    新闻日报是在租界办公和印刷行,规模并不大,日本和维新政府的势力,暂时无法干预其行,所以整个报的气氛相对宽松,经常有抗日言论和批判维新政府的言论。

    但这家报纸报道的新闻,都是沪市生的时事新闻,词锋并不尖锐,远远比不上几家著名报纸那么犀利,对日本人和特工总部来说,就成了一块鸡肋。

    不管吧,隔三差五就有让他们很不舒服的文章,管吧,人家的言论并不激烈,而且别的报纸也都在报道,头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组织上对陈明翔做了详细的调查,6琨瑜说的这些的确是事实,他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外语专业,几个月前才到特工总部担任翻译,为人很低调,也确实没有什么权力。”

    “可以通过6琨瑜和陈明翔的私人关系,做做他的工作,我们需要采购和在沪市中转的各种物资,如果能够得到他的配合,将会顺畅很多。”

    “陈明翔在特工总部工作,虽然只是翻译科长,但这样的环境就算不刻意关注,也能收集到一些情报,目前6琨瑜的情况怎么样?”地下党一位负责人问道。

    “6琨瑜的父亲是位留学英国的教授,复旦大学搬迁后,宁愿接一点报社杂志的翻译委托养家糊口,也没有接受维新政府和日本人的工作。”

    “在父亲的影响下,6琨瑜对日

    本侵略者和汉奸非常痛恨,接受我党理论和思想的度很快,是个值得培养的进步青年。”郑同辉说道。

    “陈明翔毕竟是在工作,频繁接触或许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件事情不要着急。”负责人说道。

    沪市宪兵司令部要成立稽查队的消息,像是飓风一样刮过沪市的日小衙门,n、伪警察局、特工总部等等,有点地位实力的人物,都在关注这个机构的组建。

    以后进出沪市的物资,必须要经过稽查队的确认,这是关系到个人收入的关键机构,顿时引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
    第(2/3)页